一念超然与世违,新蔬剪雨自甘肥。
只因堕雁能忘味,不使惊鸥尚见机。
有子明经那不寿,如公积善未应非。
从教天定知何似,果见贤孙擢第归。
【注释】
挽陈迪功:这是一首悼念陈迪功的挽诗。陈迪功,字子明,北宋人。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人民爱戴。他的去世是朝廷和人民的一件大事,诗人对此十分悲痛,写下了这首七律。
超然:指超脱世俗。
新蔬剪雨自甘肥:指新割的蔬菜在雨水中生长。甘肥,指生长得旺盛。
只因堕雁能忘味:意思是因为像大雁一样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忘记了滋味。
不使惊鸥尚见机:意思是不让受惊的鸥鸟还能看到机会。
有子(zǐ)明经那不寿,如公积善未应非:意思是说儿子能够考取功名那还不算长寿?您积累的美德不会有什么过失吧。明经,指考取举进士的人。
天定知何似:意思是上天知道什么呢?
果见贤孙擢第归:意思是果然看见你的孙子被选拔为进士回家。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对好友陈迪功逝世的悼念之作。陈迪功,即陈尧佐,字子明,北宋时为相国,以廉洁著称于世。他在任内,“持身清俭,务以恭谨为治”,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因得罪王安石而被罢相,退居洛阳,后病卒,终年六十九岁,谥号为文懿,葬于郑州之东原。王安石作此诗时,正值其丧事之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哀思及对其德行的崇敬之情。
每四句一句,分为三段。首段四句写陈尧佐生前的高尚品德,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次段四句写陈尧佐被罢相后的孤独境遇;第三段四句写陈尧佐死后,人们对他的追忆与怀念。首段先写陈尧佐为政清廉、勤勉奉公,又写他对国家民族的关心,以及他对待百姓的仁爱之心,最后写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次段写陈尧佐被罢相后的孤独处境,又写他退居洛阳后的生活状况。第三段写他死后,人们对他的追忆与怀念。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风格沉郁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