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营五斗,王绩办三升。
醉饱曾无几,驱驰已不胜。
犹须糊汝口,未果枕吾肱。
有可供饥渴,休官岂不能。
注释:
- 得广州俸米供给麻
- 券授家人:用券来授予家人。券,这里指代的是钱财、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 陶潜营五斗:陶潜(陶渊明)曾经营五斗米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 王绩办三升:王绩(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曾经营三升米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 醉饱曾无几:醉酒饱餐的次数并不多。
- 驱驰已不胜:奔走劳累已经无法承受了。
- 犹须糊汝口:还需要用这些米糊你(家人的)口。
- 未果枕吾肱:未能实现(养家糊口的)愿望,就睡在我身边。
- 有可供饥渴:有可以充饥解渴的东西。
- 休官岂不能:辞官难道不能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通过与历史上两位隐者的对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对人们的影响和压力。
首联“陶潜营五斗,王绩办三升”,以陶渊明和王绩为例,说明他们都是凭借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但陶渊明却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而王绩则只能依赖他人的资助。这两句既揭示了他们的隐逸生活方式,又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颔联“醉饱曾无几,驱驰已不胜”,进一步描绘了他们的隐逸生活。虽然他们曾经享受过酒肉之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感到越来越疲惫,甚至无法继续这种生活。这两句既表现了他们的隐逸情怀,又透露出他们内心的无奈和挣扎。
颈联“犹须糊汝口,未果枕吾肱”,则是对他们的隐逸生活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他们之所以选择隐居,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既可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又可以避免世俗的纷争和纷扰。然而,当他们面对现实的困境时,却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选择。这两句既体现了他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又揭示了他们在现实面前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
尾联“有可供饥渴,休官岂不能”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尽管他们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但仍然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因此,他们选择了辞官归隐,以此来寻找一种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这两句既表现了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又体现了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骄傲。
这首诗通过与历史上两位隐者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对人们的影响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