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移巨石,终日压寒泉。
不逐千秋改,长如九曜连。
森然禺州牧,俨若舜官联。
春浴多沂水,宵占盛颍川。
舟疑槎泛到,桥讶雀飞填。
暗向吹笳后,明于秉烛边。
风涛撼莫转,霜霰蚀难穿。
可继奇章嗜,无由靖节眠。
废兴时自异,终羡尔长年。

【注释】何人移巨石,终日压寒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那是谁把巨石从山里移走,一直压着寒冷的泉水?”不逐千秋改,长如九曜连: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它不会像其他事物那样随时间改变,始终和九个太阳相连”。森然禺州牧,俨若舜官联:这一句中的“禺”指代禹。这两句的意思是“它像古代的官员一样严肃地站在那里。”春浴多沂水,宵占盛颍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春天的时候,它经常到沂水去洗澡;在晚上的时候,它又常去颍川占卦。”舟疑槎泛到,桥讶雀飞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怀疑是不是有船来过;还有,我还看到有鸟在桥上停留。”暗向吹笳后,明于秉烛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吹笛子的人已经离开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过来”。风涛撼莫转,霜霰蚀难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风浪冲击也难以使它移动,即使是霜雪侵蚀也无法穿透它”。可继奇章嗜,无由靖节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它可能继承着奇才的爱好,但我却无法得到这样的睡眠。”废兴时自异,终羡尔长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它的兴衰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我最终只能羡慕你能够长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石喻人,托物言志。诗人通过描绘药洲九曜石的神奇功能,寄托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自己不能施展抱负的遗憾。全诗构思新颖,寓意深远,富有哲理。

首二句写药洲巨石之形与神:“那是谁把巨石从山里移走,一直压着寒冷的泉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巨石拟人化,赋予了巨石以人的情态。巨石被移走后,便成了一座孤峰。诗人用“终日”一词,表现了巨石的孤独寂寞。巨石虽孤独寂寞,但它仍像九个太阳连在一起一样坚定地屹立在那里。这里既写出了巨石之“长”,又表现出了巨石之“坚”,还突出了巨石之“高”。“长”、“坚”、“高”三个字,使巨石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接着诗人用一组排比句描写石之不朽:“森然禺州牧,俨若舜宫联。”在这里,诗人将巨石比喻为禹王治理过的大禹治水的州牧,仿佛舜帝曾在这里办公的地方。诗人这样写,一方面突出巨石的高大、坚实、崇高,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禹王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功业未建的遗憾。

中间四句诗人写巨石对自然现象的感应与主宰作用:“春浴多沂水,宵占盛颍川。”“沂水”、“颍川”均属地名,前者位于泰山下,后者位于颖水北岸。诗人写春浴沂水、宵占颍川,说明巨石能影响自然现象,其功能十分神奇。诗人以“多”、“盛”两词强调了巨石的功能之强。

“舟疑槎泛到,桥讶雀飞填。”诗人以“疑”、“讶”两词,进一步突出巨石神奇的功能,让人感到巨石好像有灵性,似乎能通晓人情世故一般。这里的“疑”字,不仅写出了诗人因巨石的奇异功能而产生的惊异之情,更突出了巨石给人带来的神秘感。

最后六句诗人写巨石的永恒与不朽:“暗向吹笳后,明于秉烛边。”这里的“吹笳”,指吹笳者刚刚离去。诗人用这两个字点明了巨石的神奇功能是在吹笛人离去很久之后才得以显现出来。诗人写这一发现的过程,一方面显示了巨石功能的神奇,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此感到惊讶的心情。诗人说:“风涛撼莫转,霜霰蚀难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风浪冲击也难以使它移动,即使是霜雪侵蚀也无法穿透它”。“莫”和“难”两个否定词的使用,增强了诗句表达的力度与效果。

尾联两句诗人抒发感慨:“可继奇章嗜,无由靖节眠。”诗人用“可继”,“无由”两个字写出了巨石的神奇功能是不可继承的,自己的理想抱负是无法实现的。这两句诗既是对巨石神奇功能的赞叹,又是对自己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感叹。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诗人通过描绘药洲九曜石的神奇功能,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自己不能施展抱负的遗憾。全诗构思新颖,寓意深远,富有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