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曾得曳长裾,再见应知胜百书。
从此修门天万里,可能诵赋忆相如。
【注释】
谒:谒见,拜见。李先生:指李膺。
曳:拖着。长裾:古代儒生所穿的长袍。
胜百书:胜过许多书。
修门天万里:在天边万里之外。这里指朝廷重臣,如司马相如、扬雄等。
诵赋忆相如:诵读《子虚赋》,思念汉代的辞赋家司马相如。
【赏析】
这是诗人在一次宴会上所作,当时他正在拜访李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李膺的仰慕之情。
首句“春风曾得曳长裾”,“春”字是全诗的关键词,也是全诗的线索。春风拂面,正是一年之始,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诗人用春风来形容李膺的风采,既形象又贴切。“曾得”二字,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李膺的敬仰之情。
次句“再见应知胜百书”,诗人以“胜百书”来形容李膺的才华横溢,意在表达自己对于李膺的高看。这里的“胜百书”并非实指,而是夸张手法的一种运用,旨在表达诗人对于李膺的崇敬之情。
第三句“从此修门天万里”,“修门”一词,指的是汉朝司马相如曾经担任过的官职,此处借指李膺的仕途前程。诗人以“天万里”形容李膺的前途无量,暗含诗人对李膺的期望和祝愿。
末句“可能诵赋忆相如”,“诵赋”是诵读《子虚赋》的意思,而“忆相如”则是怀念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诗人用这一典故,旨在表达自己对于李膺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诗人自己对于文采风流的追慕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春风、长裾、百书、修门、天万里、诵赋、相如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李膺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文才风流的向往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