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㡡纹簟北窗眠,只道清声比管弦。
谁念夕阳官道里,几多客旅听凄然。
【解析】
题干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后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这是一道理解诗歌内容的题目,要答对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然后逐句翻译,最后再将诗句的意思连成一段通顺的话。“闻蝉”是标题,所以第一句就是“纱㡡纹簟北窗眠”,意思是在竹席上听着蝉鸣声入睡。第二句的意思是说:以为蝉鸣声比管弦乐好听。“只道清声比管弦”中的“清声”指的是蝉鸣声,“管弦”指的是乐器发出的音乐声。第三句的意思是说:谁想到夕阳西下官道里,有许多行人听到凄凉的蝉鸣声。第四句的意思是说:许多行人听到凄凉的蝉鸣声而感到伤感。
【答案】
①闻蝉(《秋夕》)
②纱㡡纹簟(竹席、竹席)北窗眠,
③只道清声比管弦(只以为那蝉鸣声美妙得胜过了管弦乐)。
④谁念夕阳官道里(谁想到夕阳西坠时,官道上有那么多行人),
⑤几多客旅听凄然(许多行人听到那凄凉的声音而伤感)。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秋天傍晚时分的故事。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出一幅深秋时节、黄昏时分的晚景。
首句“纱㡡纹簟北窗眠”,写的是主人公在凉爽的月色中,躺在竹席上倾听着窗外的蝉鸣声入梦乡的情景。“纱㡡”,即纱帐,用来形容居室的布置非常讲究。“纹簟”,有花纹的竹席。“眠”字点明了时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清幽静谧的夜晚。
次句“只道清声比管弦”,说的是诗人以为这阵阵的蝉鸣声一定比那奏响的管弦之音要动听。“只道”,是“只认为”的意思;“清声”,“指蝉鸣声”;“比”“一定”、“动听”三字,都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渲染了一种恬静的气氛。
第三句“谁念夕阳官道里,几多客旅听凄然”,写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独自一人走在通往京城的路上,路上的行人很多,其中不乏游子,他们听到这凄凉的蝉鸣声,内心不免产生一种感伤的情绪。“谁念”,即“可曾想念”之意,“几多”,表示数量之多;“客旅”,泛指在外做客或旅行的人;“听凄然”,形容人们听到蝉鸣声时的伤感之情。
最后两句“几多客旅听凄然,几夜归鸿叫断魂”,是全诗的总结。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把“客旅”与“归鸿”进行对照:“几多客旅听凄然”,与“几多客”相对应;“几夜归鸿叫断魂”,与“几夜归”相对应。这样,既写出了诗人所描写的环境是黄昏时分,又写出了诗人的观察角度是从高处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