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山居好,不知年又穷。
老人六十七,破衲两三重。
未要迎新岁,聊须驻旧冬。
明堂知未议,安用聘申公。

【注释】

冬日山居好:冬天的山居生活是好的。

穷:指年岁已尽。

老人六十七:指诗人自己,当时六十有七。

破衲两三重:破旧的衣袍穿了两三层。

明堂知未议: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典礼的地方,这里借指朝廷。“知未议”意思是知道朝廷没有决定什么。安用聘申公:安用:哪里用得着;聘:聘请。聘申公,即请申公,指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郑玄。申公为避汉献帝刘协名讳,改名玄。这里借指隐居山林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寒冬腊月里穿着两层破衣而悠然自得、安然度日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句“冬日山居好”,开篇点明了主题。冬天的山村景色虽然萧瑟冷寂,但却有一种别样的美,这就是“冬日山居好”的原因。

第二句“不知年又穷”,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岁月如流水般逝去,转眼间又是一年年末时,但作者却浑然不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境界中。

第三句“老人六十七”,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年龄。这位老人已经六十七岁了,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

第四句“破衲两三重”,形象地描绘了老人穿着破旧衣物的情景。这些衣物虽然旧得不能再旧,但却是他多年生活的见证,也是他坚韧不屈精神的体现。

第五句“未要迎新岁,聊须驻旧冬”,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的珍惜之情。他并不急于迎接新的一年,而是选择在这个季节里停留,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

第六句“明堂知未议,安用聘申公”,则是对整个画面进行了升华。朝廷明堂虽然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但对于隐居山林的人来说,那里的生活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的权力和地位。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一位老者在冬日山居的美好时光。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更让我们对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们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