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槁如环浪自循,一筇双屐伴行春。
溪翁野老来争席,不识蓬山第一人。
荣槁如环浪自循
一筇双屐伴行春
溪翁野老来争席
不识蓬山第一人
诗句解析与翻译
荣槁如环浪自循
- 荣槁如环:形容荣枯变化,如同环形的循环,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自然的更替。
- 浪自循:自然地遵循着规律循环往复。
一筇双屐伴行春
- 一筇双屐:使用一根手杖和两对鞋子,行走于春天。这可能象征了旅途中简朴而自在的生活方式。
- 伴行春:与春天同行,享受季节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美。
溪翁野老来争席
- 溪翁:指在溪边居住的老人。
- 野老:指居住在野外的老者。
- 来争席:这些老人来到聚会之中,试图争取一席之地或参与讨论。
不识蓬山第一人
- 蓬山:通常指的是蓬莱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第一人:在这里可能是指最为杰出、最被推崇的人。
- 不识:表示不理解、不熟悉。
- 不识蓬山第一人:可能表达了对这些老人的敬仰之情,他们虽然不识字却能成为值得尊敬的人物。
关键词注释
- 荣槁如环:描述生命或事物循环不已的状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规律性。
- 一筇双屐:筇竹是一种轻便的竹子,常用于制作手杖,双屐则代表穿着两双鞋子以适应不同的地形。这反映了一种实用的旅行方式或生活态度。
- 溪翁野老:描绘了两位生活在自然中的老者形象,他们的生活状态和行为可能更加接近自然和原始。
- 争席:在古代宴会中,席位的争夺象征着竞争和地位的争夺,这里的“争席”可能暗含着一种文化或者社交层面的较量。
- 不识蓬山第一人:这里使用了《列子·汤问》中的典故,其中提到海上三仙之一的蓬蒙(也被称为蓬莱山主)的故事。此处用“不识”表明这些老者虽未通文墨,但因其高尚的行为而被尊为“第一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几位隐逸山林的老者。葛立方通过使用如“荣槁如环”、“一筇双屐”等意象,不仅传达了时间流转的哲理,而且体现了一种追求自然和谐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中的“溪翁野老来争席”一句,不仅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还透露出他们在群体中渴望被认可和尊重的愿望。这种情感表达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些老者内心的丰富情感和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