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未作儋耳行,此相已入龙眠笔。
大海中央谁与邻,万事一条横榔栗。
【注释】
东坡横策像赞:苏轼曾自题画像,谓其“如横策之马”,此指其画像。龙眠:即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龙眠山,在安徽滁州。
未作儋耳行: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曾作《定风波》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相:这里指作者自己。
已入龙眠笔:苏轼曾言,他的文章风格如欧阳公的《醉翁亭记》。
海中:大海。
邻:近邻。
横榔栗:比喻大材。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苏轼为他的画像所作的题咏。首句写诗人的气度不凡,第二句赞美他的才情出众;第三句写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第四句赞扬他胸怀大志。全诗语言简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苏东坡的豁达胸襟和豪放情怀。
首句说诗人还未创作出《定风波》这样的名篇呢,可他已经进入了欧阳文忠公(修)的笔下了。《定风波》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皆有的作品,苏轼尤以豪放著称。苏轼一生屡经沉浮,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乐观开朗,豪情满怀。这首题画诗就表达了他这种乐观豪迈的精神风貌。
第二句写诗人的才华出众。东坡先生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书法也有很高造诣。苏轼有一首《赤壁赋》,就是以自己的书法为题写的。《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三、四两句写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苏轼生活在北宋中期,当时社会比较稳定,政治也比较清明,国家也相对富强。因此,苏轼能有机会游历天下,饱览江山之美。他一生酷爱自然,尤其擅长写景。这首题画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最后一句写诗人胸怀大志。苏轼是一个富有政治抱负的人,他一生都在关心国事民生。这首题画诗也是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切。
这首诗是苏轼对他自己画像的赞美。首句点明题画,二句赞美才情,三四句写胸怀大志,末句表达对国家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