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
我来无人境,亦复窥幽窗。
好客如佳月,开门辄摐摐。
月到客亦到,不隔山㟅谾。
把手入茅庐,笑语钟新撞。
一鸣惊人友,更挟飞凫双。
连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
呼童洗瓦盏,竹叶倾山缸。
清溪漱鸣玉,老树森高幢。
更招二三子,放怀山水邦。
分题得佳句,一字鼎可扛。
男儿树勋德,出手便可桩。
愿移诗句力,挽俗还纯厖。
惟予心已灰,庶几鹿门庞。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
  • 这句诗表达了月亮独自高悬在天上,其影子横跨了无数的江河。这里的“孤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流”是流动、飘荡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水般流淌在江河之上的景象。
  1. 我来无人境,亦复窥幽窗。
  • 此句表达了诗人来到一个没有人打扰的地方,他甚至能够窥见一扇幽静的窗户。这里的“窥幽窗”意味着诗人能够看到一扇隐藏在幽暗之中的窗户,给人一种神秘感和宁静之感。
  1. 好客如佳月,开门辄摐摐。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客人的热烈欢迎,他就像欢迎明亮的月亮一样,总是热情迎接每一位客人的到来。这里的“摐摐”是形容声音清脆悦耳,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1. 月到客亦到,不隔山㟅谾。
  • 这句诗表达了月光与客人的到来是相互交融的,即使隔着山峦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这里的“山㟅谾”是形容声音遥远而清晰,给人一种距离感和亲近感。
  1. 把手入茅庐,笑语钟新撞。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走进一间简陋而温馨的茅庐,与主人一起欢声笑语的场景。这里的“把手”是形容诗人伸手进去的动作,而“笑语钟新撞”则是形容笑声和钟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1. 一鸣惊人友,更挟飞凫双。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朋友中崭露头角,引起了轰动的情景。这里的“一鸣惊人”意味着诗人在某件事情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使得周围的人都为之惊叹。而“飞凫双”则形容诗人骑着两只飞翔的鸟儿,象征着诗人的事业一帆风顺。
  1. 连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被美景所吸引,心情变得舒畅。这里的“连璧”比喻美丽的景色或事物,而“光照眼”则形容这些美景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诗人被这样的美景所打动,内心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宁静。
  1. 呼童洗瓦盏,竹叶倾山缸。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呼唤仆人准备清洗瓦碗的场景。这里的“竹叶”是指用竹叶制成的酒杯,而“倾山缸”则是形容酒杯中的酒液倒得满满的,仿佛山一般高。这种豪迈的姿态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
  1. 清溪漱鸣玉,老树森高幢。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清澈的溪边,用手轻轻擦拭着一块像玉一样晶莹剔透的石头,旁边是一棵苍劲有力的大树,树叶繁茂如同高耸的旗帜。这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1. 更招二三子,放怀山水邦。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与朋友们一起欣赏山水之美的心情。这里的“山水邦”指的是自然景观丰富的地方,人们常常在这里放松身心,陶冶情操。诗人想要与朋友们一起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1. 分题得佳句,一字鼎可扛。
  • 这句诗赞美了诗歌创作的魅力。这里的“一字鼎可扛”形容诗歌的字句优美,富有力量,足以支撑起整个作品的重量。这是一种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赞扬。
  1. 男儿树勋德,出手便可桩。
  • 这句诗表达了男儿应有建功立业的决心和能力。这里的“树勋德”意味着建立功绩和品德,而“出手便可桩”则形容男儿的行动力强大,一旦出手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是一种对男性角色的期待和赞美。
  1. 愿移诗句力,挽俗还纯厖。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用自己的诗词之力去改变社会风气,使人们回归纯真善良的愿望。这里的“挽俗还纯厖”意味着挽救世俗的浮华和庸俗,让人们重新找回内心的纯净和善良。这是一种对社会风气的担忧和期待。
  1. 惟予心已灰,庶几鹿门庞。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心境的一种描述。这里的“惟予心已灰”意味着诗人已经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里的“鹿门庞”是指隐居山林的高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找到心灵的归宿和平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