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作友朋,义重子舆桑。
香草当姬妾,不须珠翠妆。
鸟乌窥冻砚,星月入幽房。
儿报无炊米,浩歌绕屋梁。
颜徒贫乐 斋二首 其二小山作友朋,义重子舆桑。
香草当姬妾,不须珠翠妆。
鸟乌窥冻砚,星月入幽房。
儿报无炊米,浩歌绕屋梁。
【注释】
1.小山:指隐士陶潜(字渊明)。
2.子舆桑:典出《庄子·外物》。“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瞎我。’”
3.香草:这里比喻隐士。
4.珠翠妆:古代妇女装饰品,这里比喻世俗繁华。
5.鸟乌:这里比喻世俗的小人。
6.窥:偷看。
7.幽房:指深居简出的住所。
8.儿报:儿子报告。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晚年归隐田园时的诗,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对尘世名利的超脱。全诗以“贫乐”为中心,通过描写隐居生活的美好以及外界环境的艰苦,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热爱。
首联“小山作友朋,义重子舆桑”两句,诗人以小山作比喻,表示自己愿意与小山为友,因为小山的友情如同子舆一样深厚。这里的“义重”一词,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和深厚程度。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真挚友情的渴望。
颔联“香草当姬妾,不须珠翠妆”两句,诗人将香草比作姬妾,暗示着隐居生活如同香草一般美好、自然、纯洁,不需要世俗的华丽装饰。这里的“香草”和“珠翠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鸟乌窥冻砚,星月入幽房”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夜晚画面。鸟儿在窗外窥视,星星也进入了房间,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两句不仅展示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
尾联“儿报无炊米,浩歌绕屋梁”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家庭琐事的无奈和感慨。虽然家中没有炊米,但仍然可以在屋梁下畅快地歌唱,享受着与家人团聚的快乐。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也展现了他对家庭生活的重视和对亲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美景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陶渊明对于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