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近祝融峰,登科遇至公。
悲秋双鬓改,佐幕十年中。
食檗心常苦,占蓍命未通。
瓯闽路虽远,荆楚俗多同。
投刃应馀地,当樽莫暂空。
援毫如草檄,又是愈头风。

【注释】

  1. 郑漙:字元忠,泉州德化人。唐大中三年(859)进士,官至汀州判官。赴任时,曾自咏其诗云:“投笔从戎事,驱驰万里外。”此诗即其行路之叹也。2. 祝融峰:南岳衡山之一,亦名“朱子峰”。3. 至公:公正。4. 悲秋双鬓改:悲秋,感叹时光易逝。双鬓改,双鬓斑白。5. 佐幕十年中:佐幕府,在幕府中任职达十年。6. 食檗心常苦:食檗,以苦味食品为食。7. 占蓍命未通:占,占卜。筮卦求得凶兆。8. 瓯闽:今福建一带。9. 荆楚:今湖北、湖南一带。10. 援毫:指挥笔写诗。11. 草檄:古代一种急件文书,类似今天的电报。12. 愈头风:病名,俗称“脑风”、“头晕病”。13. 投刃应馀地:意思是说,只要把刀口对准敌人,敌人就一定会落网的。14. 当樽莫暂空:意谓不要辜负了美酒。15. 援毫如草檄:形容作诗迅速敏捷,如起草檄文一样快。
    【赏析】
    这首诗是郑漙赴闽途中所作的一首七律。诗人在这首诗中,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联“家近祝融峰,登科遇至公”,诗人开篇便提到了自己的家乡——南岳衡山的祝融峰,并表达了自己有幸登科拜相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通过对家乡和仕途两方面的描述,为整首诗定下了积极向上的主题基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心。
    颔联“悲秋双鬓改,佐幕十年中”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仕途上的艰辛历程。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年轻时和现在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心态,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之情。
    颈联“食檗心常苦,占蓍命未通”,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困境和挑战。他深知自己所处的环境艰难险恶,因此常常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同时,他还担心自己的前途命运不佳,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两句诗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无情。
    诗人转而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尾联“投刃应馀地,当樽莫暂空”,表达了自己决心抓住每一个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决心。同时,诗人也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刻。这两句诗既是诗人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自己的鼓励。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个人经历的描绘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信念。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使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