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伐木入烟萝,匠石须材尽日磨。
注释:县官(指县令)砍伐树木,进入烟雾缭绕的萝中。匠石(即木工大师)须用一天一夜的时间磨砺木料。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县官为工匠磨木材的情景。“伐木”和“入烟萝”都写出了县官砍伐林木的艰难;“匠石须材尽日磨”则写出工匠在磨砺木材时,要耗费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这正与“县官伐木入烟萝”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县官之劳苦。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生动地表现出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
县官伐木入烟萝,匠石须材尽日磨。
注释:县官(指县令)砍伐树木,进入烟雾缭绕的萝中。匠石(即木工大师)须用一天一夜的时间磨砺木料。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县官为工匠磨木材的情景。“伐木”和“入烟萝”都写出了县官砍伐林木的艰难;“匠石须材尽日磨”则写出工匠在磨砺木材时,要耗费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这正与“县官伐木入烟萝”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县官之劳苦。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生动地表现出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
注释:县官(指县令)砍伐树木,进入烟雾缭绕的萝中。匠石(即木工大师)须用一天一夜的时间磨砺木料。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县官为工匠磨木材的情景。“伐木”和“入烟萝”都写出了县官砍伐林木的艰难;“匠石须材尽日磨”则写出工匠在磨砺木材时,要耗费整整一天一夜的时间,这正与“县官伐木入烟萝”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县官之劳苦。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生动地表现出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
宋代诗人杨献民的成就和经历不详。 字子美,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关于其生平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曾官至太常博士。他的诗词作品中包含了他对劳作的感慨以及对官府征伐民间资源现象的批判,语言朴实却不失韵味。在艺术表现上,他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对仗工整的结构,使得场景描写既朴实又充满韵味
【注释】 呈郡寮二首:指诗人为呈送给同僚而写的两首诗。呈,赠送。郡寮,指同僚或上级官员。吴楚、湖湘,都是地名,分别指南方的吴越和湖南一带。周遭起,四周环绕。水合湖湘:即水合湖湘地区,泛指南方各地。汹涌来:波浪滚滚而来。千里风烟:形容战乱时期,到处都是战争的烟尘。乐国:安乐的国家。万家歌吹:指家家户户都唱着歌、吹着箫。春台:指春天里的游乐场所。 【赏析】 此为组诗的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写景
【注释】 道院:官署名,宋代称“学事”,掌道教。元、明、清时称“道教官”。 由来:历来。 浪传:随便传扬。 两衙:指地方的行政机构,长官是知州,副长官是通判。 萧然:空荡无物的样子。 绝无:完全没有。 争讼:诉讼。 烦刑禁:繁重的法律禁令。 赢得:得到。 简编:简册,即简策。 【赏析】 《呈郡寮 其一》是一首描写道观的诗,作者通过描写道观的宁静,表现了其超然脱俗的生活情趣。
注释:涪翁的诗句摘取了江山的美景,赵令亭的高耸如同星斗般寒冷。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涪翁的才华横溢和赵令亭的高度。涪翁的诗句如同摘取了江山的美景,展现了他的才华和眼光。而赵令亭则高耸入云,如同星斗般寒冷,形容其高度之高,让人敬畏不已。整句诗以景托人,既赞美了人物的才情和气度,又表达了对大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注释与赏析: 宦情莫莫云生岫,诗思萧萧月满川。 【释义】 宦情:对仕途的向往和追求;莫莫:形容心情沉重、郁闷;云生岫:指诗人的心情如同山峰上云雾缭绕一般;诗思:指诗歌的构思、情感等;萧萧:形容声音清越悠扬;月满川:指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 【译文】 官场的名利心让我无法平静地面对,我的思绪在寂静的夜晚里飘荡。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官场名利的厌倦与不满之情的诗
注释:万重远山苍翠欲滴,江水绵延无尽。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以“远山”和“流水”为载体,通过“万叠”、“青未了”等词句的运用,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清丽脱俗、清新自然的山水画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