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松萝去,闲眠石顶云。
半宵忽闻虎,六月不飞蚊。
烟郭多年画,晴畴破衲纹。
世无俱绝粒,持钵不如耘。

注释:

路入松萝去,闲眠石顶云。

半宵忽闻虎,六月不飞蚊。

烟郭多年画,晴畴破衲纹。

世无俱绝粒,持钵不如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以纯阳洞为背景,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路入松萝去”,描绘了诗人进入山中的场景。松萝是一种常绿植物,生长在山间,因此这里用“松萝”代指山中的道路。这一句既点明了诗题中的“纯阳洞”,又描绘了进入山中的景象。

第二句“闲眠石顶云”,描绘了诗人在山顶上悠然自得地睡觉的情景。石顶是山中的一块巨石,诗人躺在上面,周围是飘渺的云雾,仿佛与世隔绝,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第三句“半宵忽闻虎”,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听到了虎啸声的情景。虎在山林中是一种威严的存在,这一句既增加了诗歌的氛围,又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尊重。

第四句“六月不飞蚊”,描绘了诗人在夏天的山中没有蚊子的情况。夏日阳光下,蚊虫无处藏身,所以没有蚊子飞舞。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于环境的观察能力,也体现了他对自然规律的熟悉。

第五至六句“烟郭多年画,晴畴破衲纹”,分别描绘了诗人看到的烟雾缭绕的山峦和晴朗的田野上的布纹。这里的“烟郭”、“晴畴”都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而“画”和“纹”则暗示着这些景色如同画一般美丽,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最后两句“世无俱绝粒,持钵不如耘”则是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他感叹世间没有谁能像他一样独自忍受饥饿,因此不如像农民那样勤劳耕作。这里的“持钵”指的是僧人手持钵盂乞食,而“耘”则是指农民耕作田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纯阳洞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山水世界。诗人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传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生活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