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岂非长,流光迅飞电。
月渚愁宾鸿,风檐凄去燕。
鸿燕胡独乖,参辰岂相见。
念此霜中英,良时不妨殿。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全篇围绕“菊”字来写,以菊喻人,借菊言志,借秋抒情。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淡泊清高、不慕荣利的情怀。

“百年岂非长,流光迅飞电。”诗人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自己年老体衰、时光流逝之快。“月渚愁宾鸿,风檐凄去燕。”诗人用典意指诗人对朝廷小人的厌恶和憎恶之情。“鸿燕胡独乖,参辰岂相见。”诗人用典意指诗人对朝政的失望。“念此霜中英,良时不妨殿。”“霜中英”即菊花,这里指菊花傲霜凌寒的特性;“良时”即好时光;“殿”是殿后的同义词,这里是说菊花正好在秋季盛开,正是好时光。诗人借菊花表达自己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答案】

译文:

百年难道不是长久?光阴迅速像闪电一样。

月光洒在水边,令人想起离别的鸿雁,风声传来凄凉的燕声,令人想起离去的燕雀。

鸿雁和燕子为何要分离?它们怎能相逢相聚?

想到这些,我思念秋天里的菊花。美好的时节,正可以观赏它。

赏析:

本诗为题画而作的七绝咏物诗。诗人借菊抒怀,以菊花喻己,以菊花的高尚品格自比,表现出了高洁的情操。

首句“百年岂非长”,意思是百年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说明诗人年岁已高,但诗人并不以此为忧,而是认为时间过得很快,这一句既点出了题面,又表明了诗人的心态。

颔联:“流光迅飞电”意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两句写诗人在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看到夕阳西下时水面上漂浮着的孤雁和空中飞翔着的燕子,联想到了远在他乡的友人,不禁想起了他。

颈联:“客雁悲秋塞,征鸿怨别群”两句写诗人看到水中的孤雁和空中飞翔的鸿雁,想到了远方的友人。诗人看到水中的孤雁,想起了远在他乡的朋友,想到他们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心中不免有些伤感,同时也感叹自己的孤独。同时诗人也看到了空中飞翔的鸿雁,想到了远方的朋友,同样感到有些寂寞和伤感。

末二句:“鸿燕胡独乖,参辰岂相见。”意思是鸿雁和燕子为什么偏偏要离开呢?它们的归宿是什么呢?诗人无法解答。因为参星和辰星是两个不同的星星,它们虽然都是星星,但是却是不同的星座,它们不可能见面。这里的鸿雁、燕子、参星、辰星都指代诗人自己。

尾联“霜中英,良时不妨殿”的意思是菊花在秋天开放,在这个时候欣赏菊花是最好的时机。这里的菊花也是诗人的化身,表示诗人希望在最好的时期欣赏自己的才华。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看到孤雁和飞翔的鸿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认识。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