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才业笑时髦,唾手功名晚未遭。
吏隐若为酬宝剑,仙游端欲探蟠桃。
八龙不断声华籍,三戟应留气象豪。
尽道此行归藻鉴,会看云翮背天高。
【注释】
1、送崔浩然(hào ruò)主簿:即送友人崔浩然。主簿,官名,掌文书,掌管文书,助理长官。崔浩然,生平事迹不详。
2、才业:才干和学识。
3、笑:嘲笑。
4、唾手:轻而易举地。
5、吏隐:指隐居的官吏。
6、酬:赠予。
7、蟠(pán)桃:《淮南子》中说有棵大树叫桃树,树上结了三百个桃子,每年只有七个熟透的桃子可以吃,其余的都落在地上烂掉。这棵桃树就是蟠桃树,这里用来比喻仙境。
8、八龙:指八种珍奇异兽。
9、三戟(jié):指三样宝物,即刀、剑、笔。
10、藻鉴:指文采、才华。
11、会看:不久就会看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送别友人崔浩然而作。诗的开头两句是说,我的才能和学问,与当今时髦的人相比,毫不逊色,只是功名利禄来得太迟了。“笑”,是讥讽之意。“晚”字表明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并非出于真诚的愿望。“唾手可得”,是说名利地位,在诗人看来,并不遥远。但是,由于当时朝廷的腐败,奸臣当道,贤士被压抑而不能施展才华,诗人对此深表愤慨。所以后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来写自己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志。“若为”二字表明诗人渴望早日出仕的心情。“仙游”两句,是诗人对自己未来仕途的憧憬:希望能够像传说中的八龙一样,不断得到皇帝的赏识;像三戟一样,永远留有英气,为国家效力。
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对名利的态度,后半部分写他对功名利禄的向往。诗人虽然对名利地位不屑一顾,但却对功名利禄充满向往,这种矛盾心态在这首诗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全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论之中却有情韵,而且情韵自然,不着痕迹。
这首诗的主旨在于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但诗人没有直接倾诉这种感情,而是通过议论和想象的方式,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这种表现手法很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