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京洛厌尘沙,青嶂长怀沈子胯。
一苇渡江游客意,半岩营室梵王家。
高轩满目罗诗匠,宝塔盈函贮佛牙。
不觉下山红日晚,可堪重到杳无涯。

注释:

  • 几年京洛厌尘沙:几年来,我厌倦了京城洛阳的尘世和世俗。
  • 青嶂长怀沈子胯:青山翠嶂,常常怀念着沈子期的胸怀。
  • 一苇渡江游客意:用一根芦苇渡过长江,表达了我对游客的思念之情。
  • 半岩营室梵王家: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寺庙,供奉着佛祖。
  • 高轩满目罗诗匠:高高的殿堂里,琳琅满目的都是诗人的作品。
  • 宝塔盈函贮佛牙:宝塔中装满了佛祖的舍利子。
  • 不觉下山红日晚: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下山了。
  • 可堪重到杳无涯:怎能忍受再次回到这里,但已无处可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游寺之作,作者明应仲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佛门圣地的虔诚。
    首句”几年京洛厌尘沙”表明了自己对尘世厌倦,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佛门清净之地的向往之情。接下来”青嶂长怀沈子胯”中的”青嶂”是指青山翠嶂,而”沈子期”则是作者的好友或知己,这里的”长怀”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接着”一苇渡江游客意”一句,描绘了一幅江水流淌、芦苇摇曳的生动景象,展现了作者想要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愿望。而”半岩营室梵王家”则描绘了佛家修行之地,表达了作者对佛门清净之地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高轩满目罗诗匠”和”宝塔盈函贮佛牙”则进一步描绘了佛门的庄严和神圣,以及作者对佛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佛门的敬仰之情,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