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第逢花尽,残阳照渡头。
入关频值雨,归棹独随鸥。
树暗藏鸣鸟,山空接漫流。
琴书不同去,犹在酒家楼。
【注】
辇下:指京城长安。沈天锡,名不详。逢花尽:指落花满地。残阳:落日。渡头:渡口。入关:进关,即进入潼关。频值(fèn):多次遇到。雨:指连日的阴雨。归棹(zhào):指船桨。独随鸥:只有一只孤舟随波逐流。鸣鸟:知了。树暗:指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山空:指空旷的山顶和山谷。漫流:指小溪流水。琴书:指文房四宝,即琴、瑟、书、卷。去:离开。犹在:依然存在。酒家楼:指酒馆里。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写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情景。末联点题“饯”,即饯行。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浑然,风格清新自然。
前两句写景,是写景中叙事,也是抒情。诗人在长安时,与友人沈天锡一起登高赏花,同游长安,共叙友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考中进士,因而不能同朝为官,而要分别了。“未第逢花尽”中的“未第”,就是没有考中之意;“逢”,就是相遇。“花尽”是说花落了,暗指两人分手的时间已到。“残阳照渡头”,是说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诗人来到渡口,准备送别沈天锡,只见夕阳映红了半边天,也染红了江面的水,更映红了他们离别时的凄惨场面。这两句既写景又叙事,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入关频遇雨”,是说他们进入潼关时,接连遇上几场春雨,天气不好,影响了旅途。“雨”,“雨”在这里是双关语,既可以指下雨的天气,也可以指雨打的衣服等。“归棹”(jiào)指船桨。“独随鸥”中的“鸥”,是水鸟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他们回到洛阳老家后,只有一条船桨在水里划来划去,好像只有它随着自己的心声在前进。“独随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树暗”“山空”是写景,也是写情。暮色降临的时候,树林变得昏暗,山峦显得空旷,一切都显得静悄悄的,好像天地万物都在为诗人送别而黯然神伤。“鸣鸟”(yǐngniǎow),即知了。“树暗藏鸣鸟”,是说树上鸟儿的叫声很响,但在昏暗的树林里,却找不到它们的踪影。“山空接漫流”,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也在抒发感情。“漫流”,就是小溪流水,潺潺流淌。“接”,这里是承接的意思。这两句诗,既写了景物的萧条、清冷,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寂寞。
“琴书不同去,犹在酒家楼”。这是全诗的重点。“琴书”指文房四宝——琴、瑟、书、卷。“不同去”,意思是它们将不会跟自己一起去洛阳了。“犹在”是指它们依然还存在于洛阳的酒家楼上。诗人送别的对象是沈天锡,所以把沈天锡送的东西也捎带上。“琴书”是沈天锡最喜爱的物品,他一定不会舍得把它们带走的。“犹在酒家楼”是诗人对沈天锡的一种安慰、鼓励。因为洛阳有他的老友王播和白居易,可以互相照顾、相互帮助。同时,洛阳的酒家楼上有酒卖,沈天锡可以在那里饮酒作诗,抒发自己的情怀。因此,尽管“琴书”不在身边,但诗人还是希望沈天锡不要悲伤失望,要有信心和耐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再相见的。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材,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物来渲染离别的气氛,同时又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写法,被称为赋体或赋法的抒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