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空宝镜一轮新,何处纤云更敢侵。
四望孤城连远塞,几声哀杵间寒砧。
月明飞鹊无依地,夜静征鸿有过音。
报国寸心空耿耿,可怜鬓发已侵寻。
【注释】
- 缘空:从空中。宝镜:指月亮。一轮新:一轮明亮的月亮。
- 纤云:细微的云。敢侵:岂敢侵犯。
- 孤城:一座孤独的城堡。连远塞:与远处的边寨相接。
- 几声:断断续续,时断时续的声音。哀杵间寒砧:形容凄凉的捣衣声音。
- 月明飞鹊无依地:月白风清之夜,鹊鸟飞得很低很低,仿佛在寻找着什么。无依地:没有地方依靠,无处安身。
- 夜静征鸿过:夜晚寂静的时候,大雁南飞经过。
- 报国寸心:报效国家的心愿。寸心:一寸之心,即一颗心。
- 耿耿:心中忧虑不安的样子。
- 可怜:可惜,令人同情。鬓发已侵寻:形容头发已经花白。
【赏析】
此诗以“和”字领起,首二句写景;三、四句写情;五、六句写事;七、八句写意。全篇情景交融,意境幽远,耐人寻味。
开头两句是一幅清新宁静的月夜图。诗人仰望天空,一轮明月高悬,光辉皎洁,映照出碧空万里,一尘不染。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诗人又看到了一片乌云,它像一只顽皮的小鸟,正想往月亮上扑去,但它哪里敢呢?这一句是写诗人对明月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的恐惧心理。
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一轮明月。诗人把“纤云”比喻为一只“小虫”,而那“明月”就是一只“玉盘”。这样,明月就显得更加明亮,更富有生气,更值得珍惜了。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使它具有了人的品格,从而突出了它的美丽和纯洁。
第四句则是一幅壮阔的边塞风光画。诗人的视线由明月转向了远方的边塞。在那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矗立着,与远处的边寨相接。这里,诗人运用了“连”字,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面,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而那“哀”字,则又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悲凉的色彩。
诗人又写了几声凄凉的捣衣声。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具体描写捣衣声的内容,而是通过对它的形象描写,传达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这种凄凉的氛围,既与前面的“纤云”相呼应,又为后面的抒情铺垫了基础。
最后一句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远方,只见月光下,一只孤雁展翅飞翔。它时而高飞,时而低掠,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然而,它却没有找到,只好无奈地飞了过去。这时,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为国家效力的愿望,但如今却感到自己的报国之心空荡荡的,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无奈的心情,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又流露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此诗以明月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月夜形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这首诗既有优美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