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腹夫谁肯贮愁,笑他宋玉浪悲秋。
征鸿纵使声多恨,怎得无声过小楼。

“有腹夫谁肯贮愁,笑他宋玉浪悲秋。” 注释:一个肚子饱的人怎么会去储存忧愁呢?只是嘲笑那些像宋玉一样悲秋的人罢了。

译文:
有谁能像我这般胸怀坦荡,不把忧愁放在心上呢?只是觉得那些像宋玉一样悲秋的人真是太矫情了。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雁声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诗的前两句以“笑他宋玉”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宋玉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辞赋家,他的作品《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句子,这里的“悲秋”一词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用来表达对秋天的感伤和无奈。而诗人则用“笑他宋玉”来表示自己并不认同这种悲秋的情绪,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没有必要被固定的节气所束缚。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通过“征鸿纵使声多恨”和“怎得无声过小楼”这两个设问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雁声和雁行的独特理解。他认为雁群的飞行虽然声音浩大,但并不能代表它们的内心感受,因为它们并没有真正的悲哀或者喜悦。而当雁群飞过小楼时,却无法避免地发出了声响,这不禁让诗人感叹雁群的无辜和无奈。

最后两句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尽管有人可能会因为雁声而产生共鸣和感慨,但真正能够理解和感受到雁声背后的深意的人并不多。因此,他希望人们能够放下自己的包袱,不要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和他人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