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书非隐遁,逢乱偶栖迟。
少日治安策,暮年忠义诗。
空闻狩岐陇,不见颂浯溪。
有墓荒丛棘,无祠奠酒卮。
注释:
- 校书非隐遁,逢乱偶栖迟。
注释:校对书籍并非隐居遁世,只是乱世之中偶尔停留。
- 少日治安策,暮年忠义诗。
注释:年轻时提出治国安邦的良策,晚年则创作了表达忠诚和义气的诗歌。
- 空闻狩岐陇,不见颂浯溪。
注释:只能听闻狩猎岐陇的传说,却没有亲眼见过赞美浯溪的美景。
- 有墓荒丛棘,无祠奠酒卮。
注释:虽然有墓地却荒芜杂草丛生,没有祠堂祭祀的酒杯也无人问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有道在读王有道的诗后所写的一篇序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王有道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诗的第一句“校书非隐遁,逢乱偶栖迟”就表达了诗人对于王有道的理解和认同。他认为王有道并不需要逃避现实生活去寻求精神上的满足,而是在乱世之中偶尔停留,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句“少日治安策,暮年忠义诗”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和总结。他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付出努力,无论是年轻时的治理策略还是晚年的忠诚义举,都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赞誉。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自信和骄傲,也展现了他对于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空闻狩岐陇,不见颂浯溪”则是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思考。他认为自己在阅读王有道的诗歌时,只能听到关于狩猎岐陇的传说,但却无法看到赞美浯溪的美景。这种对比反映了他对王有道诗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认可和赞赏。同时,这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关注和思考。
最后一句“有墓荒丛棘,无祠奠酒卮”则是诗人对于王有道诗歌的现实影响的感慨。他认为王有道虽然留下了丰富的诗歌作品,但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祠堂或庙宇来纪念他的英名和功绩。这种遗憾和无奈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同时,这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中文化传承和个人价值的缺失的深深忧虑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