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矗南山塔,亭亭古邑标。
闲游赊积岁,共宿忆清宵。
尖出知天近,层分见木雕。
未须轮犊健,直欲便鹏摇。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鉴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矗矗南山塔”,写塔耸立在南山上,高大雄伟。“亭亭古邑标”:亭亭,高耸的样子。古邑,即县城。塔矗立于古邑之上,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闲游赊积岁,共宿忆清宵”,诗人登上山巅之塔,放眼远望,只见山下绿树成荫,山中溪水潺潺流过,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与友人一起在此游览的往事,他们曾在这座山之巅的塔下畅谈天下大事,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民族大业,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尖出知天近,层分见木雕”。“尖出”指塔身向上逐渐尖细,“层分”指层层檐角翘起,“木雕”指塔的装饰十分精美。这两句是说:从塔尖伸向天空的尖顶可以知道离天的最近处只有几尺;从塔的檐部一层一层地翘起,可以看出每层檐上的雕刻都十分精细。诗人通过对塔的高度和装饰的描写,进一步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未须轮犊健,直欲便鹏摇”。这两句的意思是:现在用不着健壮的牛车来拉载我们了,只要我们像大鹏一样振翅高飞,就能飞越万水千山,到达理想的彼岸了。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要奋发努力,早日实现理想的决心,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答案】

译文

矗立在南山上的武安山塔,高耸入云,巍峨雄壮。(第一联)闲逛在山巅之塔,我想起当年与友人在此游玩的情景。那年秋天,我们曾一同登临此地,谈论国家大事。如今物是人非,只愿乘着翅膀,一展宏图。

赏析

这首诗以塔为景,写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受。首联写塔的高大、雄伟。颔联写诗人与友人同游时的情景。颈联写塔的高度和装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尾联抒发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意深厚,意境深远而形象鲜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