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散得终日,驱驰难久居。
灭瘢苏病竹,抛食引潜鱼。
问话僧寻蜀,多茶碗似卢。
主人佛事外,游戏亦多馀。
萧散得终日,驱驰难久居。
灭瘢苏病竹,抛食引潜鱼。
问话僧寻蜀,多茶碗似卢。
主人佛事外,游戏亦多馀。
【注释】:
①萧散:闲适、从容不迫。②驱驰:奔走。③灭瘢(bān):消除斑点。④抛食:投饵。⑤问话:向人咨询或求教。⑥蜀:指四川成都。⑦卢:指卢舍那佛像。卢舍那佛像为唐代大雕塑家阎立本所作,为释迦牟尼佛坐像。⑧碗如卢:形容碗形像卢舍那佛像的盆钵一样。
赏析:
周十三丈约同马三丈入青原山赋诗五首以记行其四
这是一首记游诗,是作者游览青原山时的即兴之作。诗人在青原山游览时,看到山中景色优美,于是便与友人一起赋诗留念。全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四首。
前两句写自己游览心情的轻松愉快。“萧散”,闲适、从容不迫的样子;“得终日”,整天都过得十分惬意。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游览时的悠然自得之情。
后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情景:他看见病竹有斑痕,便去用草药敷治;又见水中的鱼儿因饿了而跳出来觅食,于是便去投饵喂食。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随和、宽厚的性格。
诗人又继续游览了青原山。他在山上看到许多僧人,于是便向他们请教如何修行佛法,还见到了很多盛装的僧人。这里的“问话”是指向僧人求教的意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则描写了诗人游览青原山时的另一番景象:他发现山上的碗碟形状很像卢舍那佛像的盆钵一样,于是便感叹于碗碟的形状之奇特。这里的“卢”字指的是卢舍那佛像,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坐像。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他对佛教文化的浓厚兴趣。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游览青原山的经历,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诗人通过对青原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对于修行的看法。他认为人生的短暂如同短暂的时光一样,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的时光,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他也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够领悟到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