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到看经院,愁登拟岘台。
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
此道谁人付,陵阳有后来。
款门期一见,投刺只空回。

【注释】

看经院:寺院里阅览佛经的场所。

拟岘台(sì tái):山名,在湖北襄阳附近,相传为东汉末年诸葛亮登临作赋之地。

陵阳:指晋代王坦之,字文度,琅笽人。曾任会稽内史,后隐居于剡溪之滨,世称陵阳公。后来有人到他的居所去投刺谒见,他都不开门,只让门人回话说:“已久不接客。”

款门期一见:请他出来见面。

投刺:古代谒见长官时投赠名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友人韩季萧的两首诗中的第一首。韩季萧是唐代诗人韩翃的朋友,两人交谊甚笃,所以韩翃写给他这两首诗。

“怕到看经院,愁登拟岘台”,此二句是全诗的开头两句,起势不凡。“看经院”即读佛经的地方,“拟岘台”是登上山名拟岘台的高处。诗人对佛教和道教都有所研究,但他认为佛教、道教都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因此他感到十分痛苦。“人言已仙佛,我意祗悲哀”,这四句进一步抒发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仙佛”是人们常说的两种宗教信仰。他认为这两种宗教都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他感到十分悲哀。

“此道谁人付,陵阳有后来”,这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了他的感慨。“此道”指佛教和道教,他认为这两种宗教都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他感到十分痛苦。“陵阳有后来”意思是说,将来一定有人继承他的遗愿,发扬他的精神。“陵阳”是地名,指的是晋代王坦之,字文度,琅笽人。他曾担任会稽内史,后来隐居在剡溪之滨,世人称他为“陵阳公”。王坦之曾到他的居所去投书,他都不开门,只叫门人回话说:“已久不接客。”

“款门期一见,投剌只空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殷切期望。“款门”是指请求拜访朋友;“投剌”就是投书或写信。诗人希望朋友能答应他的要求,让他能够有机会与他相见,以便向他请教学问。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重视。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使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