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还返照,墙面亦高林。
独坐残书卷,支颐谷鸟吟。
百年今半过,三径岂遐心。
日莫重萧瑟,悲歌不自任。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和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和基本思想;然后抓住诗中的主要元素——关键词或意象,再仔细分析其含义和作用。最后结合着诗意进行具体赏析。
本题中,“雨馀”意为雨后,“墙面亦高林”意指墙壁高耸如同树林,“独坐残书卷”,意为独自坐着,翻阅着残破的书卷,“支颐谷鸟吟”,意为支撑着腮帮子听山谷中的鸟鸣,“百年今半过”,意为一百年过去了一半,“三径岂遐心”,意为那曲折的小路难道不是令人怀念的地方。“日莫重萧瑟,悲歌不自任”,意为太阳落山了,更加感到凄凉悲伤,我悲歌而不能自抑。
【答案】
译文:
雨后余晖映照着墙壁,就像高耸的树林一样。
独坐在那里阅读破旧的书籍,聆听着谷底鸟儿的吟唱。
一百年过去了一半,弯曲的小路难道不是令人怀念的地方?
太阳落山了,更加感到凄凉悲伤,我悲歌而不能自抑。
赏析:
首联描写的是雨后的景象,用“还返照”来表达雨后的阳光照射在墙上的景色,用“亦高林”来形容墙壁高耸入云。这两句写景细腻而生动,为全诗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颔联写诗人在孤独中阅读,“支颐”形容其专注之态,“谷鸟吟”则表达了其内心的寂寞与哀怨。颈联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百年今半过”表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而“三径岂遐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尾联则是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抗议,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看法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