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同千里,寒乡又一秋。
床随桧阴侧,巾与桂香浮。
此夕山中趣,它年霅上游。
诸儿皆楚语,老子自商讴。
【解析】
本诗是写诗人在中秋之夜,从北方的吴兴过中秋夜的。首联“明月同千里,寒乡又一秋”是说:月色皎洁,万里无垠;我身虽在北关,却已过了一年,来到了吴兴。这两句中,“明月”与“千里”、“寒乡”都是主谓结构。“又一秋”是宾语前置句式,意思是说:“又是一年了”。这是写时间之久。“明月同千里”,是写月色之美。“寒乡又一秋”是写客居他乡之久。中间两联是写自己身处他乡,思念故乡之情。颈联“床随桧阴侧,巾与桂香浮。”,是说:我睡在桧木树荫之下,头巾沾满了桂花的香气。这两句中,“床”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说“我睡在床上”。“侧”是使动词作动词,意思是说“我睡在桧木树荫之下”。“桂香浮”是说“我睡在桧木树荫之下,头上的巾子也沾上了桂花的香气”。“巾”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说“我头上戴的是头巾”。“与”是并列连词,意思是说“我头上的头巾也沾上了桂花的香气。”“桂香浮”是说“我头上的头巾也沾上了桂花的香气”。中间两联是写自己身处他乡,思念故乡之情。尾联“此夕山中趣,它年霅上游。”意思是:今夜我在山中的兴致,以后到浙江去游览。这两句中,“此夕”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说“今夜”。“趣”是动词作名词,意思是说“兴致”。“他年”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说“以后的年”,“游”是动词作名词,意思是说“游览”。“霅”就是浙江。这几句的意思是:今夜我在山中的兴致,以后到浙江去游览。这一句是说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是写诗人在中秋之夜,从北方的吴兴过中秋夜的。这首诗中,“明月同千里”与“寒乡又一秋”是主谓结构,“又一秋”与“寒乡”都是宾语前置句式,“床随桧阴侧”与“巾与桂香浮”是动宾结构,而“此夕山中趣”与“他年霅上游”则分别是定语后置和名词作状语的用法。中间两联,是诗人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具体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