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溪有三士,求识自初年。
才大俱诗伯,公惟愧饮仙。
结交期耐久,过我地忘偏。
惭愧衡门下,今成顿有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次韵子进兄弟二首》。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荆溪有三士,求识自初年。
荆溪三士:指的是荆溪附近的三位贤才。求识:寻求认识。自初年:从年轻时起。
才大俱诗伯,公惟愧饮仙。
才大:才华出众。诗伯:指文学方面的大师。公惟:你应当感到惭愧。愧饮仙:因为饮酒而耽误了你的才华。
结交期耐久,过我地忘偏。
结交:结交朋友。期耐久:希望友谊能够长久。过:经过。地:这里指隐居的地方。忘偏:忘记自己的偏见。
惭愧衡门下,今成顿有边。
惭愧:感到羞愧。衡门:简陋的门框,这里比喻隐居的生活。今成:如今已经成为。顿有边:突然之间拥有边疆。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对两位同乡兄弟子进和他的兄弟们的诗歌创作的回应。诗的第一句“荆溪有三士,求识自初年。”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贤才的赞赏之情,他们是从年轻时就追求学问和诗歌创作。第二句“才大俱诗伯,公惟愧饮仙。”则表明这两位贤才在诗歌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诗人自己却因为过于沉迷于饮酒而忽略了他们的才华。第三句“结交期耐久,过我地忘偏。”则是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他希望能够与这两位贤才建立长久的友谊,同时也希望能够忘记自己的偏见,接受他们的帮助和指导。最后一句“惭愧衡门下,今成顿有边。”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后悔和自责,他曾经认为自己的生活就像一座简陋的门框,但现在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无知的人,而是已经成为了一个有见识、有学识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