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肃已甚,斋居清可知。
无由一夜话,漫兴五言诗。
祀有同王者,居无陋九夷。
校官俱长吏,不比判司卑。
【注释】
教授:官名,为博士的别称。知县:一县之长。释奠:古代学校祭祀先圣先师的仪式。宿在学宫:指寄宿于学宫。奉简:接受书信。尔:你。无由:无从。校官:教官。校官与判司:都是地方官员。卑:地位低,职位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学习、生活、工作的看法和体验。
首句“教授知县以释奠宿于学宫辄尔奉简”表明了诗人的身份以及他所处的环境。这里,“教授”、“知县”都是古代官名,表示诗人是一个读书人,同时他还是一个基层的官员。而“宿于学宫”则说明他在学宫过夜,也就是说他需要处理一些与教育相关的事务。因此,他不得不接受知县的书信,并开始撰写。
第二句“秋色肃已甚,斋居清可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秋色已深,意味着秋天已经来临,而诗人却依然过着清苦的生活。这里的“斋居”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而“清可知”则是形容这个地方非常安静,没有嘈杂的声音,只有风吹树叶的声音。
第三句“无由一夜话,漫兴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夜晚的无奈。他没有机会与朋友聊天,只能写一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漫兴”意味着随意创作,没有特定的主题;而“无由一夜话”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于夜晚的无奈。
第四句“祀有同王者,居无陋九夷。”表达了诗人对于祭祀的理解。他认为祭祀是一种对先祖的尊敬,而居住在一个地方并不一定要有豪华的建筑,只要有合适的住所就可以。这里的“同王者”是指古代的帝王,而“居无陋九夷”则是指即使是住在简陋的地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最后一句“校官俱长吏,不比判司卑。”则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他指出所有的教官都是地位较高的官员,而不是那些地位较低的判司。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地位的认知,也表明了他的自尊心。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他的生活环境、内心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观察。它既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