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日欲向夕,孤怀谁与开。
慵能翻故纸,闲且拨寒灰。
海内长为客,江南欲放梅。
竟将身自絷,宁有水西回。

诗句如下:

独坐晚题

斜日欲向夕,孤怀谁与开。

慵能翻故纸,闲且拨寒灰。

海内长为客,江南欲放梅。

竟将身自絷,宁有水西回。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1句:“斜日欲向夕”:描述了夕阳西下的景象,暗示着一天即将结束。
  • 第2句:“孤怀谁与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感受。
  • 第3句:“慵能翻故纸”:形容诗人懒得翻阅旧书,反映了他对当前事务的不感兴趣。
  • 第4句:“闲且拨寒灰”:通过“拨寒灰”这个动作,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闲适状态。
  • 第5句:“海内长为客”:表达了诗人对身处他乡的无奈和辛酸。
  • 第6句:“江南欲放梅”: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诗人想要在那里释放自己的情感。
  • 第7句:“竟将身自絷”:用“自絷”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被束缚的无奈和挣扎。
  • 第8句:“宁有水西回”: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的心境变化。从日落西山到夜幕降临,再到孤寂的自我对话,每一联都紧扣着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心理状态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整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透露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写作背景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东山居士,南宋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变迁、南宋的动乱和元朝的统治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赵蕃的诗作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社会现实的关怀,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赵蕃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独坐晚题》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赵蕃这位宋代文学巨擘的艺术成就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