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疑无暑,晴来乃若焚。
污渠工聚蚋,闇室剩飞蚊。
愦愦妨书看,岑岑似酒醺。
不知三伏久,何以度朝曛。
夏日炎炎,热浪滚滚。赵蕃(1143年~1229年)在其诗作《六月一日始热二首·雨后疑无暑》中表达了自己对炎热夏天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诗句解读:
- 雨后疑无暑:雨水过后,炎热似乎被驱散,仿佛炎热已经被暂时隔离。
- 晴来乃若焚:晴朗的天气,阳光灼热,如同烈火焚烧一般。
- 污渠工聚蚋:脏乱的沟渠内,蚊蝇聚集,形成了一个难以忍受的环境。
- 闇室剩飞蚊:昏暗的室内,只剩下蚊子在飞舞,增加了环境的不适感。
- 愦愦妨书看:由于环境炎热,精神不集中,看书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 岑岑似酒醺:夜晚气温降低,但仍然感到昏沉难耐,如同醉酒一般。
- 不知三伏久:不知道这样的酷热持续了多久。
- 何以度朝曛:如何度过这漫长而炎热的早晨?
- 译文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中午的炎热场景,从雨后的清凉到晴后的痛苦,再到夜晚的不适,展现了夏日的复杂情感。
- “污渠工聚蚋”中的“污渠”指的是脏乱的河流,而“工聚蚋”则形象地描绘了昆虫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
- “岑岑似酒醺”中“岑岑”形容声音低沉,如同醉酒后的迷糊,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温环境下的身心疲惫。
- 作品赏析:
- 赵蕃的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炎热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受。
- 诗中的意象鲜明,如“污渠”、“蚋”等,都是对炎热夏日的具体描绘。
- 诗人通过对比“雨后”与“晴后”的不同感受,以及“岑岑似酒醺”的比喻,展示了他对这种极端天气的无力感和无奈。
综合以上分析,赵蕃的《六月一日始热二首·雨后疑无暑》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而是对夏日高温下人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这首诗不仅是对夏日炎热的描述,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思,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