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照将夕,江风吹欲霜。
残书看莫尽,病骨凛难当。
俯仰年龄迈,飘零道路长。
丰年易图饱,何乃又殊方。
【赏析】
《江月》是一首七绝,写诗人在旅途中遥望江上明月而触发的遐想。
首句“江月照将夕”,点明了时令和天气。“江月”,即指那轮皓月;“照”字则说明月亮已高悬于天空;“将夕”,表明时间已是傍晚。“江风”,即指江上的清风,这“江风”又似乎带着寒意,“欲霜”,表明天气已冷,到了深秋,所以用“霜”来形容。两句写出了“江月”的景致:月亮高悬,江风送爽。
次句“残书看莫尽,病骨凛难当”。诗人在船上,手边有一本破旧不堪的书,他正凝视着它,不忍释手。“病骨”,指身体消瘦,连骨头都感到发凉,说明病已重,难以忍受。这里,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病态,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第三句“俯仰年龄迈,飘零道路长”。“俯仰”,指俯下身子,仰望上天。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已年老体衰,漂泊无依,前途渺茫。“飘零”,指飘荡无定,四处奔走。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自己漂泊无定、孤独无助的处境。
第四句“丰年易图饱,何乃又殊方”。诗人想到丰收的年成容易解决温饱问题,而自己却要远离家乡到异乡谋生,不禁感慨万分。“殊方”,即远方、他乡,这里指异地。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感慨:岁月不居,人生苦短;漂泊异乡,身世飘摇。这种感情既真实感人,又含蓄深婉。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在游江东途中所作。前人评价此作:“语淡而味长,意深而情远,盖非后人所及也!”(清·王琦《李太白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