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茅檐雨,营炊野店烟。
春晴不难解,客恨自多牵。
麦浪摇成涌,梅飞去若仙。
画中端有句,诗里亦安禅。
常山道中二首 其一
译文:
茅屋檐边开始下雨,野店炊烟袅袅升起。
春日晴好容易驱散愁思,但客居他乡的苦痛更使人牵挂不已。
麦田随风起伏如同波浪翻滚,梅花飘落似仙女般的飘逸。
画中有佳句,诗里有修行之地,心自能安。
注释:
发轫(ruǐ)茅檐:指从草堂门前起步,即离家出发时的情景。发轫,启程。
营炊:做饭。野店:野外的小店。
难解:容易解开。
端:助词,表判断。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和表达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的小诗。首句写离家出发的场景,雨点打在茅屋上,炊烟升起于野店之中,画面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第二句则转入对故乡生活的描绘,春日晴朗,自然景物清晰可见,心情也容易得到舒缓。然而,客居他乡的苦痛却更加难以摆脱。这里的“客恨”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自己在外漂泊的无奈和辛酸。接下来两句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麦田随风起伏,犹如波浪一般;梅花瓣随风飘落,宛如仙女下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观赋予了情感和生命,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动感。最后一句则是全诗的升华。画中有佳句,诗里有修行之地,心自能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和精神追求的态度,他认为只要用心去感受和创造,无论是画中的美景还是诗中的意境,都能成为心灵的慰藉和修行之所。这种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使得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满足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