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时黄落问山风,见日清霜鸣哑钟。
二谢有诗皆可诵,七言兼与见传宗。
举幡故异司隶救,右袒徒闻吕氏从。
君独凄凉能过我,逢迎敢作谬为恭。
曾耆英自太和携所录谢民师观妙诗文副以长句见惠次韵酬答
【注释】
- 黄落:指秋天的树叶飘落。
- 清霜鸣哑钟:形容秋风吹拂时,落叶发出沙沙声,如同打鼓的响声。
- 二谢:即“二谢”,指谢灵运(小名客儿)和谢朓(小名客儿)。南朝宋诗人,都是谢灵运的侄孙。二人都擅长写诗,世称为“大小谢”。
- 七言兼与见传宗:指的是《七言诗》中的一些作品被后人传抄、流传至今。
- 举幡:在古代战争中,挥舞幡旗表示投降或请求宽恕。
- 右袒:古代的一种礼仪形式,男子袒露右臂以示忠诚。
- 吕氏从:指东汉末年的名士吕蒙正(字子臧),他曾经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后来归顺东吴,担任过丞相等职。
这首诗是曾耆英在太和年间(公元566—577年)创作的,当时他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文人了。他的好友谢民师向他借阅了他珍藏的诗文,并送来一首长诗作为回应。曾耆英便依此长诗,创作了一首诗进行酬答。
【译文】
离别时节,树叶黄了想问山风;见到日光,清冷的寒霜中传来钟声。
两位谢氏兄弟(二谢)的诗歌都可背诵;七言诗更是能代代传诵。
举起旗幡是为了异于司隶救国,右袒示忠却听说吕氏随同。
你一个人凄凉却胜过我,逢迎谄媚竟敢装作恭敬。
【赏析】
这首诗是曾耆英为友人谢民师的诗文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深厚情谊的赞赏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别时黄落问山风,见日清霜鸣哑钟”描绘了友人离别的场景和季节变化。黄落即指秋天的落叶,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凋零,同时也寓意着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如这落叶一样易逝。而见到新日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寒霜味道,犹如远处传来的钟声,让人心旷神怡。这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人们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第二联“二谢有诗皆可诵,七言兼与见传宗”则是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二谢指的是谢灵运和他侄子谢朓,他们都是南朝文学巨匠,其诗作流传千古,被后人传颂不衰。而七言诗则是唐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以七言为基本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是唐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这里通过赞扬友人的文学成就和传承,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敬佩之情。
第三联“举幡故异司隶救,右袒徒闻吕氏从”则是指曾耆英与友人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举幡意味着投降或请求宽恕,而右袒则是表示忠诚的意思。这里的举幡和右袒都是比喻,用来描述曾耆英在战场上勇敢无畏的精神风貌。而吕氏从则是引用了东汉末年名士吕蒙正的故事,他曾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后归顺东吴成为丞相等职,这一典故用以赞美曾耆英的忠诚和勇敢。
最后一句“君独凄凉能过我,逢迎敢作谬为恭”是对友人的深情寄语。君独凄凉能过我,意指虽然我自己也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依然能够超越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逢迎敢作谬为恭,则是说在逢迎奉承方面不敢作假,始终保持自己的真诚和正直。这句诗表达了曾耆英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期望,希望友人能够超越困境,继续保持自己的本色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