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假尉怀初识,祖印依僧忆屡过。
看镜余今叹斑白,束书君亦尚奔波。
肯因艇子俱归否,扪此空囊奈若何。
好并千岩学诗去,侯门弹铗为悲歌。

【注释】:

铅山假尉怀初识,祖印依僧忆屡过。看镜余今叹斑白,束书君亦尚奔波。肯因艇子俱归否,扪此空囊奈若何。好并千岩学诗去,侯门弹铗为悲歌。

邂逅徐应卿于都下要之同归不可索诗因作

邂逅相遇在京城,想要和他一同回家乡;可惜不能向他索求一首诗歌。

铅山假尉怀初识,祖印依僧忆屡过。看镜余今叹斑白,束书君亦尚奔波。

铅山的假尉是初次相识,祖父的名章常常萦绕心头。看到镜子中自己已经满头白发,书信中的他仍然在四处奔波;

肯因艇子俱归否,扪此空囊奈若何。

我是否能够与他一起返回故乡?摸遍这个空空如也的行囊,心中又该如何是好?

好并千岩学诗去,侯门弹铗为悲歌。

我们一起去学习诗歌,去面对那些权贵们;在侯门之中弹奏剑铗,为了悲愤高歌一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徐应卿分别后写的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写两人的相逢、相惜,以及他们共同的生活经历;后四句则抒发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首两句写两人的初次相遇和彼此了解的过程。铅山假尉是作者第一次遇到徐应卿时的身份,祖印依僧则是他们在寺庙里结下的友情。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相互关心、相互牵挂。

三、四句写诗人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已满头白发,书信中的友人依然奔波忙碌,内心感慨万分,不知如何应对。诗人用“肯”字表达了他对友人深深的关切和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自己对未来的无奈。他希望好友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摆脱困境;同时他也为自己的命运感到迷茫,不知道未来会如何。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生活经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