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上退之碑,徐孺祠中鲁直诗。
往客欠游常系梦,今行缘病复愆期。
霜雕南浦短长柳,云掩西山浓澹姿。
落照有情增我恨,晚风无力度帆迟。
【注释】
过南昌:到南昌。以病:因病。不入城:不能进城游览。纵望:放眼远望。偶题:即兴之作。滕王阁上退之碑:指唐代文学家韩愈为《秋柳》一诗所作的序文,刻在滕王阁上。《秋柳》是一首著名的七绝。徐孺祠中鲁直诗:指苏轼为《和陶渊明读山海经》所做之诗。徐孺祠: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郊的一座纪念东汉隐士徐庶(字元直)的祠堂。鲁直:苏轼别号。往客:过往的客人。欠游:未游。常系梦:常常萦绕在梦中。今行:现在出行。缘病:因病。复愆期:又错过时间。
霜雕南浦短长柳,云掩西山浓淡姿。
落照有情增我恨,晚风无力度帆迟。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感时怀人的抒情之作。全诗以“病”字领起,抒发作者因生病而未能畅游名胜古迹的遗憾。
首联写登楼观览的情景。“滕王阁上”,点出地点;“退之碑”,指韩愈为《秋柳》诗所写的序文,刻在滕王阁上,这里用典,暗含着对韩愈和苏轼的怀念之意。“徐孺祠中”,点出人物,即苏轼的祠堂。诗人在这里借凭吊古人来寄托自己的感慨:“鲁直诗”,指苏轼的《和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此诗与韩愈的序文同时,都写柳树,但韩愈侧重赞美春柳的美艳,而苏轼则突出秋柳的风骨,二者各具特色,相映成趣。“往客欠游常系梦”,是说过去的游客往往把登楼所见当作梦境,这既是对苏轼的追忆也是对他当时处境的一种隐喻。“今行缘病复愆期”,则是说自己这次因生病而不能如愿以偿地游览,感到十分遗憾。
第二联进一步抒写因生病而未能畅游名胜古迹的遗憾之情。“霜雕南浦短长柳”,“霜雕”是比喻,意思是说秋天的霜冻使南浦的柳叶变得短了,长了,形象生动,富于变化。“短长柳”,既写出秋天的气候,也暗示出自己因病滞留异乡,不能自由出入,心情惆怅。“云掩西山浓淡姿”,意思是说西边的山被云遮住了,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浓淡姿”,既写出了西山的苍茫气象,又暗示出了作者此时心境的复杂微妙。
第三联由自然景观转为人事情怀。“落照有情增我恨”,是说夕阳西下时,它那绚丽的光辉似乎在增添我的伤感,这实际上是表达了他对国事和个人境遇的忧虑之情。“晚风无力度帆迟”,“晚风”,既指秋风,又暗喻政治上的逆流。“帆迟”,即船慢,意谓自己不能乘风破浪前进,有志难伸。
这首诗前两联主要写景,后两联写人,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对时事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