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当佳可易捐,共须重立虎溪边。
天于变化自奇手,人欲追摹真强怜。
牢落朱弦千载下,凄凉青鬓十年前。
放歌莫作商声发,惊起沙头鸥鹭眠。

【注释】

次韵:诗的一种体裁,是和诗的韵文。审知:指苏轼的好友秦观。十七夜:即七夕节之夜。易捐:轻易放弃。重立:重新树立。虎溪:在浙江杭州灵隐寺旁的一条溪流。天于变化:自然万物的变化。自奇手:自有其奇特之处。人欲追摹:人想要去模仿。强怜:非常怜悯。牢落:寂寞冷清。朱弦:红色的琴弦,这里比喻高洁之士。凄凉青鬓十年前:形容岁月蹉跎,年已半百。青鬓:乌黑的头发。放歌莫作商声发:放开嗓子唱歌,不要发出像商音那样凄厉的声音。商音:古代五音之一,属金声,有哀伤之感。惊起沙头鸥鹭眠:使水中的鸥鹭因受惊而飞起。沙头:沙洲上的水边。

【译文】

风月佳时可以随意舍弃,重新树立在虎溪边。

天有变化自有其奇特之处,人要想去模仿真是非常怜悯。

寂寞冷清的朱弦千载下,凄凉青鬓十年前。

放开嗓子唱歌,不要发出像商音那样凄厉的声音,惊起水中的鸥鹭而眠。

【赏析】

《次韵审言十七夜》是苏轼与友人秦观同游西湖,赏月赋诗之作。此诗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既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对宇宙的深刻感慨,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情谊。这首诗是苏轼晚年的作品,体现了他晚年的思想感情。

首联“风月当佳可易捐,共须重立虎溪边”。意思是“风月良辰正好,容易放弃”,应该共同重新树立在虎溪边。这是全篇的核心,也是全篇的主旨。这两句诗表明,苏轼与友人秦观同游西湖,赏月赋诗,正是为了寻找一个可以寄托自己感情、发泄自己胸中块垒的地方,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安慰。同时,这也是他们之间友谊的象征。

颔联“天于变化自奇手,人欲追摹真强怜”。“天于变化”,指自然万物的变化。“自奇手”,指自然万物各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特点。“人欲追摹”,指人类企图去模仿自然,但往往无法达到目的。“真强怜”,指人类对事物的理解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往往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然万物各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特点,人类试图去模仿自然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人类对事物的理解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所以需要尊重自然和客观规律。

颈联“牢落朱弦千载下,凄凉青鬓十年前”。“牢落”,寂寞冷清的样子。“朱弦”指红色的琴弦,这里比喻高洁之士。“青鬓”,乌黑的头发。“十年”,指过去的岁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过去已经有很长时间了,现在仍然是那么寂寞冷清,头发已经变白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认识和思考。

尾联“放歌莫作商声发,惊起沙头鸥鹭眠”。意思是“放开嗓子唱歌,不要发出像商音那样凄厉的声音,惊起水中的鸥鹭而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既然已经度过了很多年的时光,那么何必还去追求那些虚幻的东西呢?不如放下心中的执念,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安宁和自由。同时也可以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能够早日重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和风格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