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立空林一树梅,向人脉脉似怜才。
微波托使为媒去,一被晚风吹又回。

【解析】

题干是“晚行见梅”,这是本首词的主题,因此要围绕此词的主题来赏析。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谪途中,词中所写的景物是空林的一树梅花,通过描写梅花与行人的关系,写出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译文:

在空无人影的树林中,玉立一株梅花;它的香气脉脉相通好像在怜惜有才情的人。微波托着信使为媒送去,又被晚风吹拂又回到原处。

赏析:

上片开头两句“玉立空林一树梅,向人脉脉似怜才”写的是空林中的梅树。“玉立”二字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梅花枝干的挺拔、高洁,也写出了梅花花形的美好、清雅。“玉立”二字还点明了梅花的洁白,因为只有白玉才能玉立,才能显得那样清丽脱俗。“一树梅”,表明了梅花生长的地方是一个空寂无人的山林。“玉立”二字还暗示了梅花的高洁之性,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自傲然于寒风冷雪之中,所以才会向着行人频频点头致意。“向人脉脉似怜才”,这一句是对前一句的具体化,进一步写梅花的姿态之美。梅花的枝干虽然纤细柔弱,但却坚韧而有力,能够经受住严寒的考验。它那脉脉含情的目光似乎在怜惜着那些像自己一样有才华、却遭遇不幸的游子们。梅花的这种神态,正是词人自身遭遇的真实写照。“脉脉”二字用得极为贴切,它把梅花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同时也暗示了词人此时的心情。面对空寂的山林和梅花,词人不禁产生了一种孤独之感,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世遭遇,想起了曾经遭受的打击,想起了自己现在的处境……于是,他不禁发出了“一被晚风吹又回”的感慨。这一句是全词感情转折的关键点,它由前面的自怜自赏转向了自伤自叹。“一被晚风吹又回”,这句中的“回”字,不仅表明了梅花被晚风吹拂后回到了原来的地方,而且表明了词人心中的苦闷和愁绪也随之回到了他的心头。至此,词人在空寂的山林中看到的一树梅花,已经成了词人心中情感的象征和化身。

下片开头两句“微波托使为媒去,一被晚风吹又回”,是说梅花借助微风的力量,将自己的信息传递给了远行的游子。“微波”指的是轻轻飘荡在水上的小波浪。这里的小波浪,并不是指真实的小波浪,而是用来形容微风的样子。“托使”,即借助。“使”是动词,意为“借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梅花借助微风之力,将自己的信息传递给了远方的游子。“一被晚风吹又回”,这一句中的“回”字用得很巧妙,它不仅表明了梅花被晚风吹拂后回到了原来的地方,而且表明了词人心中的苦闷和愁绪也随之回到了他的心头。至此,词人在空寂的山林中看到的一树梅花,已经成了词人心中情感的象征和化身。

【答案】

玉立空林一树梅

向人脉脉似怜才

微波托使为媒去

一被晚风吹又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