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诗兴苦无多,折得梅花奈若何。
便恐飘零不堪触,正须绕树数婆娑。

老来诗兴苦无多,折得梅花奈若何。

便恐飘零不堪触,正须绕树数婆娑。

注释

  1. 诗题及作者: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名为《对梅有作六首其三》。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出生于郑州,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去世,享年78岁。

  2. 诗歌主题:此诗通过咏梅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高洁,同时借物抒情,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寂寥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

  3. 诗句解析

  • “老来诗兴苦无多”:表达了诗人年纪渐长后创作诗歌的热情减少。这里的“无多”意味着不多,反映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无奈和感慨。
  • “折得梅花奈若何”:表达了诗人在欣赏梅花的同时,也感到无法完全理解或表达这种美丽与哀愁。梅花的清香与凋零可能触动了诗人的内心,使他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
  1. 情感分析
  • 孤独感:诗人通过梅花的形象,传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受。梅花虽美,但常伴孤独,这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
  • 高洁之情:诗中多次提到梅花,不仅因其美,更因为梅花的傲骨和高洁。诗人以此自喻,展现了自己的人格特质。
  • 对美的执着与追求: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不仅仅停留在感官享受上,更是对其内在美的欣赏和追求,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
  1. 艺术鉴赏
  • 意象与象征:梅花作为诗中的主角,不仅代表了美,还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赋予了梅花超越自然属性的象征意义。
  • 语言风格:赵蕃的诗语言简练而有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深远的情感。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 情感深度: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梅花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诗人的情感深刻而真挚,让人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真实面貌。

《对梅有作六首其三》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它通过梅花这一载体,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高洁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