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江山无故人,见梅忆著故园春。
水南水北寻诗地,想见风流一幅巾。
【注释】
(1)“对梅有作”即指诗人在梅花盛开时节写下的咏梅诗。
(2)“六首”,《全唐诗》卷七百三十四收录了杜甫的咏梅诗六首,这里指其中之一。
(3)“其六”即指《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4)这句是说江山空旷无一知己。
(5)见梅,指看到梅花而想起故园的春天。着,附着、联想。
(6)水南水北寻诗地,意谓到处寻找吟咏梅花的好地方。水南,泛指江南地区。
(7)风流,指诗人自己。想见,想象得到。
【赏析】
此篇写于上元二年(761),当时诗人因得罪权贵而被迫离开成都草堂,漂泊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在寂寞凄凉的境遇中,诗人依然不忘故园之春,思念故乡之人。他游赏江边梅花时,不禁想到家乡的梅花和故人旧友。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怀念故人和家乡的佳句,表达了他对美好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开头两句,点题。江山空旷,不见友人,见到梅花便想起故园的春光,可见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著”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诗人的怀旧情思,又与“忆”字相呼应。
三、四两句,写诗人寻梅的情景。诗人四处寻觅能吟咏梅花之处,但处处无果,唯有想象中的故乡才是理想的吟诗之地。“风流”是诗人自喻,也是对故乡人的赞美。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故人和家乡的怀念。“水南水北寻诗地”是说到处寻觅吟诗之地,“想见风流一幅巾”是说想象中的朋友穿着潇洒的头巾,形象生动,令人神往。
整首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深远含蓄,情感深沉凝重,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