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水桥横独木过,西南尽处得山多。
自嗟不及儿童乐,横笛骑牛稳下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题博陵郡王新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与赏析。

诗句翻译:

  1. “断水桥横独木过” - 描述了一个场景,一座桥梁横跨在河流之上,桥上只有一根木头可以走过去。
  2. “西南尽处得山多” - 表达了一种发现自然美景的惊喜,暗示在这座桥的尽头(西南方向)有很多山脉。
  3. “自嗟不及儿童乐” - 诗人感叹自己不能像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地玩耍,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无法享受那种简单的快乐。
  4. “横笛骑牛稳下坡” - 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一个吹着横笛的孩子骑着一头牛慢慢下山的景象。

译文:
断水的桥横着伸向河中,独木桥上行人匆忙而过;走到西南角,山势陡峭,景色壮美。感叹年华老去,不能像孩童那般欢乐,只能吹着横笛,骑牛缓缓下山。

关键词注释:

  • 硕父沈弟伯仲晚行河堤: “硕父”指古代的一种官职,“沈弟”可能是指家中的弟弟,“伯仲”在这里指的是兄弟,“晚行河堤”意味着傍晚时分行走在河堤之上。
  • 西南得山最多: “西南”可能是指地图上的某个方位,而“得山最多”则表明这个方位有丰富的山峰。
  • 自嗟不及儿童乐: “自嗟”即自我叹息,“不及儿童乐”意味着觉得自己无法享受童年的快乐。
  • 横笛骑牛稳下坡: “横笛”指的是吹横笛,“骑牛”和“下坡”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在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并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的感悟之中。诗中的“独木桥”、“西南得山多”等意象,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诗人通过对儿童纯真快乐的描写,反衬出自己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