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题诗砚欲冰,折梅还却步凌兢。
不如纳被蒙头坐,坐到斋鱼始一兴。

【注释】

纳被蒙头:以被子蒙头而睡。

斋鱼:《汉书·龚遂传》记载,龚遂为渤海太守时,当地饥荒,百姓无食。他下令取鱼,让百姓自己煮着吃。后因称“斋鱼”为救济百姓。

一兴:兴起,即开始有精神了。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春二月,当时作者任国子监主簿、权直学士院,在杭州任职。诗人写这首《戏呈卢老》诗,是借卢公的典故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首句“晓起题诗砚欲冰”,说卢公早晨起来写诗,书桌上的砚台已经结冰了,说明卢公起床很早,而且勤奋好学。次句“折梅还却步凌兢”,是说他在书房里折梅花,十分小心,连走路也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差错。第三四句“不如纳被蒙头坐,坐到斋鱼始一兴”,“纳被”典用《南史·王敬弘传》:南朝齐王敬弘少有俊才,博涉群籍,常昼卧读书,夜则昏沉不自觉,家人以为患。敬弘乃密令家人以衣覆之,呼为“守官子”,意谓“我为官,君守舍”。后因称“守官子”。又据《晋书·谢鲲传》记载:谢鲲与王澄共坐高堂。澄曰:“夏月宜清暑。”取大瓜啖之,都无言。鲲曰:“夏月可隆冬。”澄曰:“吾已得生凉矣。”两人相对大笑。后来用“夏虫不可以语冰”比喻人们认识事物的局限性。此处指卢公像古人一样,早起勤学。

最后两句是说:不如像古人那样,用被子蒙头就睡下算了。等到吃了斋鱼以后,精神才逐渐振作起来。这两句诗既表明了卢公勤学的勤奋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卢公的羡慕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朴实无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