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见君死,直疑君固生。
赋诗无所寄,始复为失声。
鸡窗已三号,不但当既鸣。
恍云秋之中,取酒相与倾。
坐有馈生鱼,欢言事煎烹。
饮我谓杯小,何翅一再行。
落月落未落,犹疑见鲜明。
已焉觉梦尔,起坐神未平。
沧波渺万里,底处寻骑鲸。
怅望莫子语,徘徊空思盈。
五月下旬梦赵文鼎书寄斯远我不见君死,直疑君固生。
赋诗无所寄,始复为失声。
鸡窗已三号,不但当既鸣。
恍云秋之中,取酒相与倾。
坐有馈生鱼,欢言事煎烹。
饮我谓杯小,何翅一再行。
落月落未落,犹疑见鲜明。
已焉觉梦尔,起坐神未平。
沧波渺万里,底处寻骑鲸。
怅望莫子语,徘徊空思盈。
赏析:
《五月下旬梦赵文鼎书寄斯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五月,时作者在密州知州任上,梦见故友赵文鼎。全诗以梦境写友情之深,以自然景物喻人生之悲欢离合,以豪迈之情抒胸中的无限情怀。
首联“我不见君死,直疑君固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在梦中见到好友赵文鼎,却不知道他已经去世,只以为是还活着。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更加凸显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颔联“赋诗无所寄,始复为失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诗人在梦中赋诗给好友,却找不到可以寄送的对象,只能发出失声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境下的情感表达,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矛盾。
颈联“鸡窗已三号,不但当既鸣”,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诗人在梦中听到鸡已经打鸣三遍,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对时间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尾联“落月落未落,犹疑见鲜明”,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受。诗人看到月亮从落下到重新升起的过程,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和美好,不禁心生感慨。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七言绝句,以梦境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梦境这个载体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