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在大历,涪翁在元祐。
相去几百载,合若出一手。
流传到徐洪,继起鸣江右。
遂令风雅作,千载亡遗究。
猗欤宋柳州,有志诸公后。
作诗匪雕琢,气质先忠厚。
锐锋深自敛,至宝不轻售。
行年且半百,才为峤南守。
峤南山水佳,中州未曾有。
慨然远游意,不惮万里走。
下车甫期年,已上政成奏。
无何天作孽,一病药莫救。
蹠寿回乃夭,天理果大谬。
诸郎有家法,处己知孝友。
崎岖穷川陆,寓郡还公柩。
卜龟得安宅,厥后斯云覆。
自怜踪迹脱,敢叙亲且旧。
作诗写馀哀,清泪空如𩆎。
【注释】
- 挽宋柳州:挽词。苏轼曾作诗《赠别子固》说:“少陵有大历以来诗十卷,子美有天宝以还诗二十卷。”苏轼的好友范祖禹是大历年间进士第一人,名位甚高,所以苏轼称其为“子固”。苏轼与范氏兄弟情深义重,所以苏轼在挽词中特别提到他们。
- 少陵、涪翁:指杜甫和柳宗元。
- 几百载:几代。
- 徐洪:地名,在今广西贵县。
- 江右:指江西一带,当时江西属江南西路,简称江右。
- 风雅:指文学。
- 猗(yī)欤:叹词,表示赞叹。
- 诸公后:众公之末、后来者。
- 非雕琢:不作修饰。
- 锐锋:锋利的边缘。
- 处己知孝友:处理事情知道要遵循孝顺友爱的原则。
- 行年:活到这个年龄。
- 峤南:指广东、广西一带。
- 不惮远游:不怕长途旅行。
- 上政成奏:上朝报功。奏,进献。
- 天作孽:天命所为。作,造作,指疾病。
- 跖寿:指寿命。回乃夭:突然夭折了。跖,踩;夭,死。
- 诸郎:各位儿子。
- 处己:对待自己。
- 处己知孝友:对待自己知道孝顺友爱。
- 寓郡:寄居在郡府。
- 卜龟:占卜求神问卜。
- 厥后:其后。
- 云覆:即云归,比喻死亡。
- 自怜:自感遗憾。
- 敢叙亲且旧:敢于说出自己的感情。
- 余哀:未尽之意,即未尽之情。
【赏析】
这首挽诗是悼念范蜀公的。范蜀公名望,字天章,一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卒谥文正,故后世又称他为范文正先生。《新唐书》本传谓“性峭直严明,出临大事不少假,而能倾身下士。及为相,务持大体,虽甚艰险亦弗回护。至于论思人才,常以为天下已任贤使能,当各遂其长,无或拘挛小谨。”此挽诗即是吊范蜀公,也是对宋代政治风气的一种批评。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前四句追述两人的交往和范蜀公的生平,突出其忠厚的性格特点;中间八句赞美其人品和才能,表达对其的怀念之情;最后六句则是对其不幸结局的哀悼和惋惜,同时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
开头四句回忆与范蜀公的交往。“少陵在大历”两句追叙二人相识的年代背景。大历年间,正是唐代由盛转衰之际,诗人杜甫生活困顿。这时苏轼才二十多岁,而范蜀公已经四十多岁了,但二人一见如故,彼此十分赏识。这一句表明二人友情的长久深厚,也暗示了范蜀公的才华横溢。“相去几百载”,则说明二人相隔的时间已很长了,但彼此的关系仍然密切。这一句又进一步强调二人友谊的深厚。接着用“合若出一手”来赞扬二人的才学相同,可以互相媲美。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二人友谊的亲密无间,还暗示了二人在文学方面有着共同的志向和追求。
接下来的四句是对范蜀公一生的概述。“流传到徐洪”两句写其一生事迹的传播和影响。范蜀公在江西任职期间,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文也被广泛传颂,成为了江西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范蜀公的卓越才能,又体现了他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
接下来两句则是对范蜀公个人品质的赞美。“遂令风雅作”两句赞颂了他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范蜀公为人正直廉洁,关心民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独立。这两句诗不仅赞扬了他的道德品质,也表达了对他人格魅力的敬仰之情。
“猗欤宋柳州”两句则是对宋蜀公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宋蜀公在政治、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和成就。他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诗文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两句诗既肯定了他的成就和贡献,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敬意。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宋蜀公不幸结局的哀悼和惋惜。“慨然远游意”两句描绘了他远离故乡、远赴边疆的悲壮情景。他胸怀天下,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毅然决然地告别故乡,踏上了漫长的征途。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他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情怀,也展现了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不惮万里走”两句则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担忧。他深知国家的形势严峻,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疾苦不堪。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漫长的征途,为的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揭示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切和牵挂。
最后六句则是对时局的评论和担忧。“自怜踪迹脱”两句感叹自己无法追随他的脚步,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哀思之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宋蜀公的深深思念和感慨,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感慨。“作诗写馀哀”两句则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宋蜀公去世的哀伤之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宋蜀公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宋蜀公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人品、才能的评价,以及对其不幸结局的哀悼和惋惜,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时局的评论和担忧,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挽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