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闻百舌鸣春风,起睇檐间惟见一。
自惊夫岂鬼神欤,久立恍然神未释。
人能化鸟旧所传,断以不疑因杜鹃。
尔今变化自何物,傥匪败家由败国。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卧闻百舌鸣春风,起睇檐间惟见一。
译文:我躺在床上听到百舌鸟在春天的风中啼叫,起身看时只见一只百舌鸟停留在屋檐上。
注释:百舌鸟,一种小鸟,以其叫声为名。春风,指温暖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百舌鸟在春风中欢快地歌唱,而诗人则在屋檐下静静地聆听。这种宁静的氛围与诗人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自惊夫岂鬼神欤,久立恍然神未释。
译文:我不禁惊讶于这难道是鬼神吗?站了很久后,我才恍然大悟。
注释:惊,感到惊讶。夫,指“夫君”,即我。鬼神,指神秘莫测的事物。恍惚,形容思绪不集中或心神不定。
赏析:诗的第三句表达了诗人对百舌鸟出现的惊讶之情。然而,这种惊讶并没有使诗人感到困惑或不安,反而使他更加专注于百舌鸟的存在。诗的第四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悟,他意识到百舌鸟的出现并非超自然现象,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种领悟使诗人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
人能化鸟旧所传,断以不疑因杜鹃。
译文:人们能够把鸟儿化为鸟形,这是古书中记载的传说。然而,我对此并不怀疑,因为杜鹃鸟就是传说中的“杜宇”。
注释:化,指变化成某种形态或形象。旧所传,指流传已久的故事或传说。断,指判断或确定。
赏析:诗的第四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百舌鸟的变化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不是超自然事件。这种观点得到了诗的第五句的支持,作者引用了《禽经》中的一句话,以证明他对杜鹃鸟的理解是正确的。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展示了自己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古人智慧的钦佩之情。
尔今变化自何物,傥匪败家由败国。
译文:如今它变化成何种形态呢?或许不是由于个人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
注释:尔今,你如今。变化,指的是鸟类的变化。自,从。何物,什么。倘,如果。匪,不是。败家,比喻个人的行为影响家庭或国家。
赏析:诗的最后一句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鸟类的变化是否是由个人的行为导致的呢?作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相反,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衰败可能源于更深层次的原因,如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通过这样的思考,诗人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类行为影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