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云如衣如絮,落月似钩似梳。
鸬鹚鸂鶒未觉,一段并能属予。
【注释】
二十三:指阴历正月廿三。霁:天气放晴,雨止云开。
晴云如衣,晴云如絮(晴云像衣,又像絮):比喻晴空万里的云彩像一件件飘逸的衣裳、轻柔的絮丝。
落月似钩似梳:落月像钩形、像梳子。
鸬鹚(nú cí)鸂鶒(yàn jì):两种水鸟名。
未觉:没有察觉。
能属:属于。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作者在元丰七年(1084年)二月十九日这一天写下了这首小诗。当时,作者正处在谪居黄州的生活之中,他以“东坡居士”自号,在黄州城外东门外筑堤种梅,并在城东门外建亭,名为“黄冈”。这首诗是他在这一天清晨写的,描写了他早起看到的美丽风景。
首句“二十四日早霁”,写自己起床后所看到的美丽景象。“二十四”指的是阴历正月廿三。“早霁”的意思是天放晴了。这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晴天的景象。“晴云如衣如絮”比喻晴空万里的云彩像一件件飘逸的衣裳、轻柔的絮丝。“落月似钩似梳”用形象的比喻,形容月亮明亮的样子。“钩”、“梳”都是古代妇女发髻上常用的环形饰品,这里用来比喻月亮的形状和姿态。
颔联“鸬鹚鸂鶒未觉”,写自己早起看到的景色。“鸬鹚”是一种水鸟,“鸂鶒”也是水鸟,这两种水鸟都没有发现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还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这句中用“未觉”表现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状态,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颈联“一段并能属予”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所见美景的欣赏之情。“一段”指前两句中的“晴云”、“落月”和“鸂鶒”,“并能属予”则是说这些美景都能属于我,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美好的感悟和珍惜。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