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也江南逐客,少陵因梦成诗。
我亦移官衡岳,惊乌未有安枝。

【注释】

白也:指白居易,字乐天。因梦见李白(字太白)而作此诗。

江南逐客:指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他曾任左拾遗、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晚年被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任司马。

惊乌:指乌鸦。古人常以乌比喻自己的命运,故称乌鸦叫为惊乌。

【赏析】

这是一首和梦诗。作者原以为梦见的是大诗人李白,却原来是白居易,于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朋友不幸遭遇的同情。

首句“白也江南逐客”,点明白居易是江南的逐客。唐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形成。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宪宗病死,其子穆宗继位,宦官势力抬头,政治日趋黑暗。在这时白居易由朝廷派往江州任刺史,从此开始了他的谪居生活。“逐客”一词,正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情。

第二句“少陵因梦成诗”,则是指梦中与李白相会的情景。杜甫有《梦李白二首》,其中第二首云:“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可见两人生前曾结下深厚友谊。白居易此次入朝为官,正是由于得到了好友的推荐,但好景不长,不久便被调回江州,因此,诗人不免感到怅惘,于是在梦中与李白相会,聊慰离愁。“因梦”二字用得好,不仅说明了二人的友情深厚,而且也暗含出诗人的一片真情。

第三句“我亦移官衡岳”,承上句而来,说诗人也被贬到衡州去了。这一句中的“亦”字,表明诗人与白居易同时被贬,而且也是一次被贬。衡州在湘水南岸,这里环境幽静,风景秀丽。但是诗人心中并不宁静,因为这里也是贬谪之地,所以“惊乌未有安枝”,意思是乌鸦还没有找到可以栖息的树枝。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的寂寞之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最后两句“我今何适兹辰?夜郎风雪苦”。意思是今夜我身在何处?夜郎国那地方又多么寒冷啊!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诗人身处异地,远离亲友,自然会感到孤独寂寞;更何况此时正是冬天。所以这两句诗既写天气之寒,又写人之孤寂,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这首诗虽然只是梦中与朋友相会时的一段对话,但却包含了深厚的友谊、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哲理。它以梦境为线索,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表达哲理来展开故事,结构紧凑而又富于变化,语言朴素而又含蓄优美,堪称是一篇短篇抒情小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