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门下客三千,桂籍连年得两贤。
毕竟文章归第一,王郎后发独争先。
注释:
九月十二日,我拜访王信孺的赐第,顺便经过他的书院,怀念李萧远(作者的朋友)。王尧明在墙上题诗。这两位都是信孺的客人,连续两次登第,但王郎(指王尧明)却是第一个。
平原门下客三千,桂籍连年得两贤。
注释:平原,这里指王尧明。门下客,指的是宾客。三千,形容多。桂籍,科举时代的考试名册。连年,指连续多年。得两贤,意思是两位都是贤人。
毕竟文章归第一,王郎后发独争先。
注释:毕竟,还是。文章,这里指文章才能。归第一,意为最终名列第一。王郎后发,比喻王尧明虽然起步稍晚,但他后来居上。争先,争夺领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描绘王尧明和李萧远两位才子的事迹,表达了对他们才华的赞扬和对科举制度中“唯才是举”原则的支持。
首联:“平原门下客三千,桂籍连年得两贤。”这两句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王尧明门下人才济济的景象。平原门下客三千,意味着他身边聚集了众多的宾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才群体。而桂籍连年得两贤,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科举制度中的突出表现。
颔联:“毕竟文章归第一,王郎后发独争先。”这两句诗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阐述。既然已经证明了王尧明确实是一位贤者,那么为什么还要说他是后来居上呢?这是因为,尽管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有许多人比他更优秀。这种谦虚的态度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对科举制度中“唯才是举”原则支持的诗歌。通过对王尧明和李萧远两位才子事迹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他们各自的风采和特点,同时也传达了对他们未来成功的期待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