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甸雄三辅,侯邦重百城。
公虽纵谈笑,人自服神明。
烹干元和正,陶镕庶物精。
优游破馀地,洒落动高情。
讼比甘棠息,居无吠犬惊。
勤追頖宫学,继出汝南评。
风雅移方俗,弦歌溢颂声。
忘年及晚辈,与进绝诸生。
预列登堂拜,陪参别乘行。
襟怀向客尽,风彩照人清。
弧矢亲观德,沧浪并濯缨。
宴馀花烂漫,猎罢雪纵横。
末节形骸外,良辰乐赏并。
西曹宽吏谪,东阁借宾荣。
密席明金炬,佳人出玉笙。
听歌浓黛敛,看舞小腰轻。
敢谓招携讯,由来许与诚。
会知私坎井,未可屈长鲸。
凤尾腾中诏,麟符寄别京。
去思邈已远,陈迹浩难平。
叩叩烦书礼,悠悠想旆旌。
何时命霖雨,举世望阿衡。
逸唱回春藻,深衷释吝萌。
自然心醉久,那在酒如饧。
【注释】
奉酬春卿资政给事见寄并贶法酒:我以这首诗来酬谢春卿。
王甸雄三辅,侯邦重百城:王甸在长安的东面,是三公(丞相、太尉、司徒)的驻地,长安有一百座城。王甸,即长安。
公虽纵谈笑,人自服神明:你虽然很随意地谈论笑语,但人们却佩服你的神威和智慧。
烹干元和正,陶镕庶物精:你把乾元二年(759)至元和十四年(819)这四十九年的政务治理得非常好,使国家的政治和民生都达到了一种精粹的状态。
优游破馀地,洒落动高情:你闲适自在,不受拘束,洒脱自如,使人感到心情愉快而高昂。
讼比甘棠息,居无吠犬惊:诉讼案件少得就像甘棠树一样,没有受到侵扰;居住的地方安静和平,没有受到惊吓。
勤追頖宫学,继出汝南评:勤于学习,继承汝南王李善的学术传统,撰写了《文选注》。汝南,汝南王李善,字德林,东汉末年文学家。
风雅移方俗,弦歌溢颂声:把诗歌的韵律和谐运用到社会风俗中,歌声悠扬动听,充满了颂扬之声。
忘年及晚辈,与进绝诸生:忘记了年龄差异,与晚辈们交往,与年轻人一起学习讨论问题。与进,指年轻人。
预列登堂拜,陪参别乘行:参加科举考试,预先进入考场拜祭孔子,陪同其他考生同行。
襟怀向客尽,风彩照人清:胸怀宽广,待人诚恳,举止优雅,光彩照人。
弧矢亲观德,沧浪并濯缨:亲手观察弓箭发射的准确度,亲自清洗水草。比喻关心国事。
宴馀花烂漫,猎罢雪纵横:宴会结束后,花儿盛开;打猎后,雪片纷纷飞舞。形容欢乐的气氛或景色。
末节形骸外,良辰乐赏并:最后的时刻,人的形体已经不重要了,快乐地欣赏美景,度过美好时光。
西曹宽吏谪,东阁借宾荣:在西边的官府里宽容对待被惩罚的官吏,在东边的官署中借用宾客的荣光。
密席明金炬,佳人出玉笙:布置着精美的座位,点燃了明亮的金烛,美女们从乐器中吹奏着优美的音乐。
听歌浓黛敛,看舞小腰轻:听到歌曲时,浓重的眉毛渐渐收敛;看到舞蹈时,纤细的腰肢显得轻盈。
敢谓招携讯,由来许与诚:我不敢说这是出于邀请,其实我一直都很真诚。招携,这里指邀请,引申为拉拢、结交。
会知私坎井,未可屈长鲸:我会知道私底下的井多么浅,不能让一条巨鲸屈服于它。会知,知道,了解。
凤尾腾中诏,麟符寄别京:皇帝的诏令像凤凰尾巴一样飞扬,朝廷的公文像麒麟的符节一样传递。
去思邈已远,陈迹浩难平:思念你的心情已越来越遥远,那些旧日的痕迹难以抹平。
叩叩烦书礼,悠悠想旆旌:频频写信表达我的问候之情,思绪如旌旗般飘飘荡荡。
何时命霖雨,举世望阿衡:什么时候能下一场及时雨呢?天下人都希望您担任这个重要职务。霖雨,及时雨。阿衡,这里指宰相。
逸唱回春藻,深衷释吝萌:高唱的歌曲像春天的江水一样流淌,深深地吐露自己的内心,消除了内心的疑虑和烦恼。
自然心醉久,那在酒如饧:自己沉醉其中太久了,以至于连吃酒都像吃饴糖一样甜美了。
【赏析】
本诗首联两句写诗人对春卿的感激和崇敬之情。春卿在长安做官期间,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和尊敬。“侯邦”指京城长安,“三辅”指京兆尹(京)、左冯翊(左)、右扶风(右),是西汉时京畿地区的最高行政单位,也是京师附近最富庶的地区。春卿治理这三辅之地,可谓功不可没,因此诗人称他为“侯邦重百城”。
颔联写春卿治理政务的成效。“纵谈笑”,意谓春卿言谈风趣,善于应对。“人自服”,意谓人们佩服他的才能。“烹干元和正”,“陶镕庶物精”。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干元和正是指干元年间的政治清明。“烹”“陶”二字用得极妙,烹煮食物要火候适中,不偏不倚;陶冶万物则要精纯无疵。此二句是说春卿治理政务,公正无私;他善于教化百姓,使之归于淳朴。“元和”、“正”二字表明时间之精确,“庶物”二字说明范围之广泛。
中间两联写春卿的风采及其与民众的关系。“讼比甘棠息”,意为诉讼减少,如同甘棠树下不再有鸟巢。甘棠,即棠梨,古代传说中的神木名。传说尧时有位贤者任庭实为虞廷大夫,他种植了一株棠梨树,它的果实又甜又多汁,鸟儿见了就不吃别的果实了,只拣棠梨吃。后来人们就用“甘棠”作为仁爱的象征。“居无吠犬惊”,意为住在这里的人没有受骚扰。“犬”指狗,古人常以犬守宅门。“吠”指狗叫。“吠犬”即指骚扰人家的狗。“居”,居住;“惊”指惊扰;“吠犬惊”即指狗叫扰民。“讼比甘棠息”与“居无吠犬惊”两句相呼应,进一步说明春卿治理地方的效果之好。“讼比”与“居无吠犬惊”两句都是说春卿为民办实事的结果:“讼比”即诉讼减少;“居无吠犬惊”即安居乐业。“人自服神明”是说民众信服于春卿的英明治理。上句中的“人”指民众;下句的“神”指神灵。“神明”一词出自《尚书·洪范》:“皇建其有极,享祀六宗……曰休徵,曰时雍……曰肃祗,曰乂民……”其中“肃祗”即恭敬之意。《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曾梦见神人相会。于是命令东方朔等编写一部关于天人相通的史书。东方朔等人认为天人之间应该保持距离,不应过于接近。汉武帝便将他们全部处死。东方朔临死前说:“我死后如果见到武帝,定要告诉他‘天帝令我下来取您的脑袋’!陛下一定要提防天帝啊。”武帝听了大为感动,从此便下令禁止巫蛊之事的发生。可见“肃祗”一词就是恭敬的意思。此处作者将“神明”改为“神明”,是说老百姓对春卿十分敬畏。“人自服神明”一句是对前面四句的总结。
中间两联写春卿治理政务的功绩。“烹干元和正”,“陶融庶物精”。“烹”是烹调;“元和”指元和年间,即唐宪宗即位的第一年;“正”是正确;“陶”是冶炼;“融”是融化;“庶物”指各种事物。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春卿治理政务正确无误,善于处理国家大事。“优游破馀地”,“优游”是悠闲自在的样子;“馀地”指多余的土地;“优游破馀地”意思是说在闲暇时也能处理好政事。“洒落动高情”,“洒落”是洒脱的样子;“高情”指高尚的情感情怀;“洒落动高情”意思是说能够引起人们的高尚情感。这两句意思是说春卿治理政务既轻松自如又能振奋人心。上句中的“洒落”指洒脱;“动高情”指激发高尚的感情。下句的“高情”指高尚的德行;“洒落动高情”则是说高洁的品质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讼比甘棠息”,“居无吠犬惊”。上句是说诉讼案件很少;“居无吠犬”指住宅周围没有狗叫扰民的事。“吠犬”指扰乱居民安宁的动物或人;“居无吠犬惊”则是说住宅周围很安静,没有干扰居民安宁的人或物出现。“勤追頖宫学”,“勤”通“勤”,是勤奋;“頖宫学”指研究经学的学问;“勤追頖宫学”即是勤奋学习儒家经典。“继出汝南评”,指评论《文选》(又称《文选集》)。“汝南王李善”,即李善(约536—约602)。他曾撰有著名的文学总集《文选》,共五十卷,分三十六类,分为三十九部,共一千二百三十五篇。李善注《文选》,广征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