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骄荒日已深,山川朝暮剧登临。
曾伤积毁亡师道,祇托微辞荡主心。
江草东西多恨色,峡云高下结层阴。
潘郎千载闻遗韵,又说经秋思不任。

这首诗的作者为宋玉。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楚国骄荒日已深,山川朝暮剧登临。
  • “楚国骄荒”指的是楚国国力衰落,国家处于骄纵、荒废的状态;“日已深”暗示了时局的艰难和时间的流逝。
  • “山川朝暮剧登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忧虑,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国家大事,忧国忧民的情感溢于言辞。
  1. 曾伤积毁亡师道,祇托微辞荡主心。
  • “曾伤积毁”指的是因为长期的战乱和人民的疾苦而感到痛苦;“亡师道”则是指失去了为国家献身的理想和信念。
  • “祇托微辞荡主心”表明只有依靠一些微小的言辞来影响君主,但这种做法是徒劳的,无法改变国家的颓势。
  1. 江草东西多恨色,峡云高下结层阴。
  • “江草东西多恨色”描绘了江边的草木由于战争和环境的破坏而带有哀愁的色彩;“峡云高下结层阴”则形容了峡谷中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 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自然环境恶化的感慨。
  1. 潘郎千载闻遗韵,又说经秋思不任。
  • “潘郎”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位文人或诗人,这里用来借代表达对古代文人才华的赞美。
  • “千载闻遗韵”意味着这些文人的作品被后人传颂,其才华得以延续;“又说经秋思不任”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不舍。

赏析:
这首诗是宋玉对楚国现状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感叹。同时,诗人也借助古人的才华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了一种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宋玉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