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祖帐曙烟微,片席乘流鸟共飞。
曲岸马嘶风袅袅,短亭人散柳依依。
灞陵目断犹回望,楚水魂销为送归。
祇自河梁传怨曲,洛尘千古化征衣。

【注释】

青门:指长安东面的灞上。祖帐:饯别时的帐篷。曙烟微:清晨的薄雾轻淡如烟。片席:小舟。乘流鸟:指乘船顺流而下。曲岸:曲折的岸边。马嘶:马鸣。袅袅(niǎo):随风飘荡,轻摇的样子。短亭:短而平坦的亭子。依依:柔长的样子。灞陵:今陕西西安东的灞桥。目断:目光凝望至极远处。楚水:即汉水,在今湖北、湖南一带。魂销:形容极度哀伤。河梁:送别之地,即灞桥。传怨曲:传唱离别的歌曲。洛尘:洛阳城上的尘土。化征衣:化为战袍。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初年(742),是诗人与友人告别之际所作。诗人借送别友人之机倾诉自己的身世之感,抒写对国事家仇的忧愤之情。

首联写灞桥送别。“青门”点明地点;“祖帐”点明送别的时间,“曙烟微”渲染了晨曦朦胧的气氛。“片席乘流鸟共飞”,以“片席”、“鸟”等寻常物象写出了送别的场面,表现了一种超逸脱俗的境界。“曲岸马嘶风袅袅,短亭人散柳依依。”二句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景。“曲岸”点出了送别之地,有情致;“马嘶”“人散”写出了送别的热闹场面,有气氛。这两句既写出了送别的场面,又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苦。“灞陵目断犹回望”,“目断”二字写出了诗人不忍离去的心情;“犹回望”则表现出诗人依依不舍的情绪,为下文作铺垫。“楚水魂销为送归”,“魂销”写出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为送归”则表明了送别的迫切心情。这两联通过送别时情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感情变化,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家的忧虑和悲伤。

颔联写分别后的情形。“灞陵目断犹回望,楚水魂销为送归。”一联写诗人目送友人远去的情景。从“还回首”到“为送归”,“目断”一词由实转虚,由眼前景物转为内心思绪,将送别之情表现得更为深沉。“魂销”一词则进一步将送别时的伤感之情推向了高潮,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激荡和不安。尾联写别后的思念。“祇自河梁传怨曲,洛尘千古化征衣。”诗人在分别之后,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思念之情,于是在河梁之上传唱起离别的歌曲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同时希望自己能够化为出征的士兵,为国家征战沙场,报效祖国。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前途的无奈和失落感。

全诗通过对送别、别离和思念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前途的担忧和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