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南部号无事,烟火萧条数百家。
令尹印章希搭纸,里胥邦赋半催茶。
山稠别限番君国,潦暗疑通海客槎。
石磴落当萧寺面,怜渠清绝好生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 建德县作
    建德县,今属中国湖南省。诗中以“无事”形容该地的宁静与平和。

  • 铜官南部号无事
    铜官,指现在的湖南省铜官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南部的铜官地区因战乱或政治原因而平静无事。

  • 烟火萧条数百家
    烟火稀少,意味着人口稀少,百户人家都显得冷清。

  • 令尹印章希搭纸
    令尹,古代楚国的官职,相当于后来的丞相。这里比喻当地的官员权力小,无法在地方上造成大的动荡。

  • 里胥邦赋半催茶
    里胥,古代的地方官吏。邦赋,即地方税,征收时只征收一半。这里说明地方上的税收并不繁重,百姓生活相对宽裕。

  • 山稠别限番君国,潦暗疑通海客槎
    山峦重叠的地形限制了番君国的疆域,雨水昏暗可能表明海上船只的航道被阻碍。这里的“番君”指汉代的南越王赵佗,但在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上的地名或者泛指南方地区。海客,指海上航行的旅客。

  • 石磴落当萧寺面
    石质的台阶出现在萧寺(一种寺庙)的面前,暗示着这个地方的自然景观优美,有山有水。

  • 怜渠清绝好生涯
    这里用“怜”字表示赞赏和怜惜。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和平的景象来表达作者的感慨,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珍视。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于战乱频繁、民生困苦的时代背景的不满和反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建德县的一个宁静美好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对比战争和政治的动荡来突出这个地方的和平与安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整体上,此诗体现了杜甫关注民生、追求和平的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